阅读历史 |

第七十六章 名声(2 / 3)

加入书签

黄云涛冷笑一声,“但黄某并不想认得你,为之奈何。”

庞雨看看旁边那疑惑的妓女后,转向黄云涛笑笑道,“黄兄为何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因为黄某的东家放京债近十年,黄某走南闯北都是与官吏打的交道,不用猜便知道你想干什么。

你今日此来,不过是想对黄某软硬兼施,总要从黄某这里扣出些好处,拿去讨好那知县罢了,但黄某告诉你,能放京债的人,便不怕你们这些喽罗的伎俩,黄某偏不如你的意。”

庞雨依然不生气,不理会黄云涛有些愤怒的目光,自顾自的从桌上拿起一颗干果放入嘴中,边吃边道,“在下不请自来,有些唐突,不过黄先生听完,应当不会再怪罪在下。”

黄云涛不屑的道,“那黄某倒要听听。”

“黄先生在安庆几个钱庄进进出出,小人不巧也干过钱庄的活,斗胆猜一猜。

黄先生是想把杨知县的这笔债,转给安庆本地的钱庄,也就是让杨知县在庆元钱庄另借八扣三分的债,先还了你的银子,那庆元钱庄自然还要给黄先生一笔一百五十两的酬劳。”

黄云涛的眼神有些变动,因为他以为庆元钱庄的事情是隐秘的,他连那幕友都只说了转卖的意思,并未提及是庆元钱庄,这人一定是跟踪了他。

“你这狗吏可是想用那中见银子要挟黄某,黄某的东家恰恰不介意这些事情。

庆元钱庄给老子的中见银确实是一百五十两银子,你若想讨好那知县也行,黄某要单收你三百五十两。”

庞雨又端过那女子的酒杯,那女子不敢阻拦,庞雨把上面的唇印擦干净后自己倒满酒喝了一口,然后才悠悠道,“黄先生没有避着那两个长随,自然是不怕东家知道的。”

黄云涛皱起眉头,身体微微向前倾斜,庞雨似乎什么都知道,而他对庞雨一无所知,这让他感觉很不好受。

“黄先生给杨知县的京债,欠条写二千两放一千三百两,后面每月收取六十两利息,便是六扣三分,靠知县的俸禄如何还得起你?”

“是六五扣。”

黄云涛终于找到一个反击的机会,“南直隶知县每年能赚多少银子,我们都清楚的,光是常例银子也有一千两,你就省些口舌,不用说什么几石几斗了。”

庞雨并不纠缠此事,微笑一下继续道,“你再将这京债转卖给庆元钱庄,又是八扣三分,庆元把二千两银子给你还债,杨知县欠债总数却变成了二千五百两,每月按三分利,便要给庆元支付七十五两,你一个转手便让杨知县生生多了五百两银子的债,每月又多还十五两利息,如此对待朝廷掌印官,可还知王法为何物。”

黄云涛眯眼看着庞雨,“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休说一个知县,京官也是一样的道理。

大明律明文,凡私房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违者笞杖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

在下这六五扣三分,并不违背大明律,转卖的八扣三分,也是一样道理,因大明律并未规定一定要几扣,这就叫王法。

咱们放京债的都是与官吏打交道,你们用的那些伎俩,在下比你们还清楚,无论大明律还是《问刑条例》,不会给你们给我们定罪的机会。”

黄云涛说完洋洋得意,大明律制定于明初,朱元璋又太过自信,不准改一个字,他只想到了规定利息,哪里想得到还有借钱就扣数的手法。

庞雨不动声色道,“原来黄先生什么都懂,连《问刑条例》的官债也知道。”

“按《问刑条例》,听选官吏、监生等借债,与债主及保人同赴任所取偿,至五十两以上者,借者革职,债主及保人各枷号一个月发落,债追入官。

你这狗吏觉得,若按问刑条例处置,黄某和杨知县谁更不划算呢。”

庞雨摸摸下巴,偏头看着黄云涛,此人的讨厌程度也确实达到一定高度了。

直到黄云涛都有些不自在了,庞雨才淡淡道,“你们两人谁更不划算跟我有什么关系?”

黄云涛一愣,庞雨继续道,“在下只是要办在下的事情,确与这京债有关,目的是想让黄先生和杨知县都不吃亏,在此之前,先向黄先生介绍一下,在下不叫狗吏,而是姓庞名雨,借由此次斩杀三十余乱贼人头之功,现忝任桐城快班班头。”

黄云涛神色微微一变,“你是桐城那个…杀了几十人的皂隶?”

“三十多个人头罢了,原本可以只杀一二领头之人。”

庞雨轻松的道,“那黄先生可知,我为何最后又决定要杀三十多人,却不是只杀领头的人?”

黄云涛眼神有些避让,“不知。”

庞雨轻松的道,“因为那三十多人耽搁了在下办自己的事情,斩人头的感觉并不美妙,在下长刀短刀都试过,最难用的是杀牛刀,割颈侧筋肉的时候往往要拉锯很多次,颈骨就更是费刀,刃口便是这样磨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