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章 谢道韫(1 / 2)

加入书签

我的。”

“不,我的。”

草堂内,刘裕和谢涣两个人斗鸡一样盯着对方。

刘穆之看着江雪图也是一脸羡慕,不过他既不是谢氏子弟,也不是谢玄弟子,只能干瞪眼看着。

看着儿子和弟子如此神态,谢玄笑着抚须,对自己这幅画非常满意。

就在两人瞪眼间,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道:“不,这幅画是我的了。”

谢涣和刘裕同时回头,凶狠地盯着门外。下一秒谢涣突然喜笑颜开,一下蹦到来人怀中道:“姑姑,你怎么来了?”

“跟你姑父吵了一架,今年姑姑来陪小涣儿过年,好不好啊。”

刘裕愣了一下,谢涣的姑姑不就是咏絮才女谢道韫吗?

传说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适逢大雪,叔父谢安兴致一起,指着院中飘落的雪花向一众谢氏子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儿谢郎立刻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不满意,又看向谢道韫。谢道韫想了想回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抚掌大笑。从此这个故事成为佳话,与蔡文姬,李清照一起成为古代才女的代表,刘裕读三字经时老师就曾经讲过这个故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带着这些记忆,刘裕开始细细观察这位名传后世的才女。

谢道韫此时虽然已经年逾四十,却依然容貌艳丽。而且跟刘裕印象中不同,谢道韫的气质并不是那种温婉柔和的样子,身穿一身淡青色儒士袍服,腰间还挎着一把文士剑,眉目颦蹙之间一股英朗之气。

稍微一想刘裕就明白了,这是晋朝安西大将军的女儿,才名甚至比自己的老师军神谢玄更高,可不是林如海那货,能把女儿养成那个样子。

谢道韫和侄子说笑两句,这才对着谢玄问道:“遏儿,这两个小家伙是?”(谢遏(e)是谢玄的小名。)

谢玄指着刘裕和刘穆之道:“姐姐,这是我新收的弟子,姓刘名裕,字德舆,小字寄奴。这个是叔父的学生刘穆之,因为路途遥远,只好滞留书院过年了。”

谢道韫毫不留情道:“谢遏也收弟子了?就你那点学问,也不怕误人子弟?”

谢玄苦笑道:“姐姐,当着学生您就给我留点面子吧。”

“弟子刘裕,见过师姑。”刘裕赶紧行礼。

刘穆之也见礼道:“学生刘穆之,见过王夫人。”

为什么刘穆之要叫王夫人,因为此时的谢道韫已经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现在正在会稽郡任内史,所以谢道韫才能和丈夫吵架后,直接就跑到了东山。

谢道韫点头还礼,然后对刘裕道:“你的老师学问不行,你学习的时候要多加辨别,不可轻信而奉为圭臬。”

“额......”刘裕尴尬笑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站在旁边的谢玄同样一脸尴尬,自己这个姐姐批评自己从来都是毫不留情的。

谢涣笑着道:“放心吧姑姑,德舆师兄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谢道韫点头赞同:“这话不错,比你爹当初要强。寄奴,这才是治学的精髓。”

夸奖刘裕的同时,不忘再踩一脚谢玄。

刘裕也不敢多加评论,万一老师不高兴给自己布置点寒假作业啥的,没必要啊。所以只是笑着道:“呵呵,多谢师姑夸奖。”

......

谢道韫的到来又给山上添了不少人气,特别是谢涣,从小就跟姑姑特别亲,晚饭后又把刘裕总结的《谢师兵法》拿给她看。

翻看之后确实指出了不少小问题,还告诫刘裕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场上瞬息万变,千万不可照搬兵书。”

“师姑,我明白。”刘裕附和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知道什么是战争,还是要真正到战场上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谢道韫淡淡品味一下道:“这应该是一首诗吧,全诗是什么呢?”

这下刘裕有点麻,又把后世的知识给搬到前面来了。见谢道韫动问,刘裕绞尽脑汁终于想起了前两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谢道韫复诵一遍这才问道:“这应该是一首教子诗吧,我平生遍阅典籍,这首诗怎么就没听过呢?”

您要是听过才怪了,写这首诗的人还没出生呢。

但刘裕也不能这么回答,只好装作一脸哀伤道:“师姑肯定没听过.因为这是我父亲临终前写给我的。”

刘裕认父亲的技能点的不错,就是不知道陆游会不会穿越过来骂他了。

“原来如此,汝父也是一位大贤啊。”谢道韫点点头,见刘裕悲伤,也就没有问及刘裕的家世。不过对这首诗赞不绝口,把陆游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给起了个名字叫做《临终示子裕》,要帮刘裕传扬出去。

旁边的谢涣也心中恍然,怪不得师兄作诗这么厉害,原来是家传啊。

刘裕:“......”

次日一早,刘裕就把昨天买的红纸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