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 肃清青州(1 / 2)

加入书签

孙处闻言眼前一亮。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裕点头道:“没错,正好借着贪财的名声,先把青州六郡的土地控制住再说。”

“这样就能铲除世家?”到彦之疑惑。

“当然不行。”刘裕摇头道:

“世家之所以是世家,除了他们大量占据财富和权力之外,他们还垄断着知识,使朝廷不得不用这些人。

目不识丁怎么能治国呢?而读书恰恰又是最费钱的。

一个普通农家,必须有几代人的积累才能培养一个读书人,而读书人又需要更多的积累,才能从普通官吏跃升至高官显贵。

所以我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人都能读书,这样朝廷选拔官吏时自然就会有更多选择。”

蒯恩还是没懂:“那你这不是培养更多的世家吗?”

刘裕闻言笑道:“如果人人皆是世家子,那不就是没有世家了吗?”

“这确实是一盘大棋啊。”到彦之赞叹。

“怎么样,敢不敢干?”

“干!”

这次到彦之心悦诚服。

刘裕点点头对三人道:

“从今往后,我将会变得无比贪婪,因为知识永远是最贵的,教育永远是最费钱的。

希望你们不要看不起我精打细算,满身铜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三人齐声道。

“好!”

四人击掌为誓。

刘裕看向孙处道:

“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民心,所以最底层劳苦大众的利益不能受损。我会让虞丘进跟随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被严格执行。”

“诺!”

......

四人议定之后,仙客来在青州各地迅速开花,

孙处也领着五千最资深的铁壁营精锐开始了剿匪任务,虞丘进亲自监督。

青州刺史府正式开府建衙,谢晦任青州别驾,刘穆之任青州长史,刘钟任司马,萧思话任录事参军事。

司功、司仓、司户等七曹参军,暂时缺位,由青州当地名士充任。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初苻朗手下官吏。

没办法,总不能把铁壁营的军官都抽出来当官。

孟怀玉权任东莱郡太守,向靖权任济南郡太守,刘怀敬权任东牟郡太守。

刘裕自己兼任齐郡郡守。刘穆之兼任乐安郡守。谢晦兼任城阳郡太守。

权的意思就是暂时,这时候青州初定,更南面荆州,豫州,徐州等地还有很多缺口需要填补,青州和兖州地处边陲朝廷没时间搭理。

刘牢之和刘裕两人只能在当地实行军管。

刘牢之那边只是劫掠了一些民财,而刘裕这边可是实打实地要夺人家的命根子。

临时的军管制度,给了刘裕更多的操作空间,哪怕派去各地的县令被买通,

但蒯恩一句这是刺史大人的命令,再亮出刺史亲卫的腰牌,各个地方官只能低头,不能给这些人提供任何保护。

相较于刘牢之兖州的平和,刘裕这边算是沸反盈天。

甚至连谢玄继续进军的命令都要暂缓执行。

这天刘穆之,谢晦,刘钟三人齐聚刺史府。

刘钟抱拳道:“大人,进军邺城是我们夺取军功的好机会啊,就这么放弃了吗?”

刘裕叹气:“没办法啊,青州不稳,万一咱们铁壁营前脚离开,后脚青州叛乱怎么办?先顾好眼前吧。”

“大人,我觉得孙处这小子做的有些过了,不过是通匪而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过去了吗?何必那么较真呢。”

谢晦这是隐晦的劝谏刘裕,搜刮不是这么干的,想让他收一收,军功要紧。

“那怎么行?”

刘裕装作听不懂,面色一肃道:

“孙子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我们必须保证自己不败,否则何谈北伐胜利?

今天这些人敢里通外国养寇自重,明天战事不利,你我脑袋还能安稳吗?

必须严肃处理,为我们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后方。”

听着刘裕的歪理,谢晦一股邪气直冲脑门,明明是你劫掠民财,抢夺百姓田地,居然好像是在一心为国?真是一句嘛卖批啊。

“大人,各地乡老的请愿书在刺史府快堆满了,孙处这么搞下去青州稳定不下来啊。”

“是吗?”刘裕依旧装傻。

“是!”

谢晦起身道:“大人,这段时间以来,孙处联合蒯恩罗织罪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不断掠夺百姓田产,这才造成如今青州的乱象。

刘牢之的兖州同样是新占之地,为何海晏河清?无他,百姓安居乐业而已。”

谢晦这话就差指着鼻子,骂刘裕贪得无厌,致使青州叛乱不断了。

他也想不明白,为何刘裕在北伐路上就能够仁慈爱民,英勇睿智。怎么一到青州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听说刘裕还把前礼部侍郎的女儿接到刺史府纳为妾室,田洛如今还在建康告御状弹劾刘裕呢。

“百姓安居乐业?”刘裕沉吟一句。

“没错,为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