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裂缝探索(下)(1 / 2)
李想按照王齐的建议,采用错线布局给岩壁打钉。
这里的问题是没有足够轻便的钻机无法打孔,李想把u型钢打进岩壁,会对岩壁施加一个应力,当钉子布局和岩石纹理一致时,很容易造成局部崩裂。
所以她打钉时第一步先看纹理,如果是平的,u型钢就要斜着进去,确保两根脚不在同一条线上。
上下方向也要错开,保证相邻的两个钉不在同一垂直线上,尽量拉大同垂直线上两个钉的距离。
简单点讲,就是按照左右相聚四十厘米,上下隔七十厘米打两根钉。
但李想不可能把整个工程做完,时间上不允许,所以除了靠近上方的位置多打了两组,下面每一组钉子间的距离比较大,差不多每十米部署一组。
她效率很高,包含上方重工的工作人员放u型钉下去的时间,花了三个小时,已经打到五百米深度。
这次上来时脸上、头发、衣服都是湿的,王齐无奈。
其实以她的能力,脸上头发上的水,稍微晃下脑袋就甩掉了,明显是等着他动手呢。
从白小角的挎包里拿出她盔甲配的披风,给她裹上,又拿布擦一擦脸。
这三个小时,研究院来的魔法师也没闲着,使用魔法给一部分钉子加固。
u型钢除了折弯,其钉脚上还有开洞,用于灌水泥完成固定的。
没有用膨胀钉还是因为没钻机,缺了预制洞,膨胀钉的钉壳进不去,在岸上还能用凿子或手钻,下面可没那个条件,李想也只有两只手,一只手要固定自己,操作不了更多工具。
使用魔法加固的效果和用水泥灌浆一样,只是不用等干燥。
最下面几套钉子,择由李想自己用魔法固定。
完成这部分,都休息一会,准备下人做进一步的信息采集。
吊车也在李想工作时到位完成准备工作,大家休息时,吊车就在放篮子。
因为深度太大,吊车缆线长度不够,需要挂一套葫芦吊,也就是手动滑轮组吊具,该组合也是新城平时做裂缝考察的工具,最大探深700米,加上吊车本身的放线长度才超能过七百米,后续就只能靠魔法师和李想了。
王齐没给大家安排任务,由他们自己在下面决定。
李想在王齐这撒过娇,带了两名魔法师,和少量测量工具一大堆钢索下去。
篮子向下一百多米就进入雾区,下面能见度非常差,靠着吊蓝上的魔法灯才能看到十几米外,其中偶尔还会蹦出个幽灵飘过,气氛相当不好,普通工人根本完成不了下方探索工作。
先下到五百米,在李想最后打的一组岩钉上挂钢索,直接投下去,确认岩钉能顶住篮子的重量,再用魔法通讯机发信号,把篮子拉回来。
登录一组环境数据,再带一卷钢缆几个岩钉下去。
重复两次后,抵达吊车机构的极限深度。
在这个位置和五百米深度反复上下,把所有的钢缆都集中在七百米区,再上来,带滑轮、更多岩钉下去。
因为普通法师的魔力较为有限,几个小时下来仅仅是保护自身不受高温侵害,就换了一波法师。
这次下去要进行更长时间的作业,会飞行法术的卡洛琳和另一名高级院士一起进篮子。
下到七百米,完成滑轮、钢缆的魔法焊接工作,高级院士用漂浮术维持吊篮,李想负责吊篮的接头转移和固定。
完成后把多出来的一根钢缆丢到吊篮里,然后到了手动操作阶段,这个时候李想本人就是吊机,
这个工作非常困难,因为不能单拉一根钢缆,必须同时拉住通过滑轮的上行和下行两根钢缆,才不会把人拽出去。
当然这对李想不算什么。
索道继续下降,卡洛琳紧紧盯着温度计和气压表心算着高度,时不时的开口:“殿下,这里打个洞。”
这时候李想就要单手把两根钢缆一起捏住,然后用短矛开洞,进行岩壁内温度测量。
整个过程不用看湿度,因为湿度在100%以下时雾气会逐渐变成水蒸气融入空气里,雾气不散就是湿度100%的特征之一。
唯一需要测湿度的工作也不需要在这里做,只在李想打出来的小洞里,少量取样,分别装在耳环盒大小的容器里等回去后分析含水量。
靠着两条钢索组合出来的滑轮机构,三人坐篮子下降到九百米深度。
随着卡擦一声开裂声,卡洛琳也有点紧张了:“酒精温度计炸了。”
温度计的量程根据用途决定,并不一定是指示剂的沸点,裂开的这个温度上限是60度,是勘探队做地质勘探用的。
卡洛琳拿出另外一个,这个是魔法温度计,院里做魔法实验用的,量的是一块特种合金的大小变化,最高耐受温度能达到一千三百度,缺点是精度很差,最低量程是五摄氏度一格,所以前面没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