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6章 79年过去(1 / 2)

加入书签

麻辣烫炒粉炒面一加上,炸串摊子生意又红火起来。

李二姑终于来了,“大宝,我的炸货不好卖了。”

“二姑。”

李冬扶额,“我不是说让您年前卖炸货吗?谁过了年还买炸货?我等你半个多月了。”

李二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年前疯抢,我以为年后也能卖动呢。”

李二姑尝到麻辣烫后,关心的是价格,“贵不贵?贵了谁吃?”

“您去西外街租个门面,卖早餐,卖小炒,顺带卖这个麻辣烫。”

“租门面?”

李冬颔首,“是的,租个大一些的,开个小饭馆,一家都住进去忙着,忙个两三年,什么钱都不缺,还能剩钱盖楼房。”

盖楼房的话李二姑虽不太信,但也知道肯定有赚,不然大侄女不会这么教她。

……

李二姑的小饭馆开张时,已经春耕了。

刘大勇早就向生产队里请了假,他们一家五口连带刘奶奶都来了。

李冬给出的主意,叫刘奶奶来洗碗,按月给开工资,开了工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免得留在家里不放心,还给添乱。

小饭馆不小,三间门面,后面还带个院子,院子三间正屋,两间偏屋,还带有压水井,太适合做饭馆了。

西外街上有不少单位,李二姑的小饭馆有李冬给备下的是食材和酒水,中午的生意比早餐还好。

麻辣烫也卖得不错,都是一些单身青年来买,加点挂面和粉丝,三四毛钱就吃得饱饱的。

晚餐生意不行,大家下班了都往家跑。

李冬叫李二姑晚上蒸包子馒头卖,有那来不及和发面的人,顺路买了包子馒头,回家煮点粥,炒个小菜就很好了。

李二姑的小餐馆生意红红火火。刘大姑坐不住了,她家四个男娃,最大的都17了,婆婆越活越精神,她不能耗在家里等婆婆咽气啊?

如果她挣了钱,赶快给大儿子娶个媳妇回来,也能给她分担分担。

李冬问刘大姑,“年前年后您看出什么来没有?”

刘大姑摇头。

李冬叹口气,眼界问题,她也教不了,“这时候,大家都饿,您只要不要票,什么吃食都能卖动。我这里食材供应的也不贵,又不要票,您想做什么不行?”

刘大姑不好意思地道,“我,我怕亏,我也亏不起。”

李冬给她一个主意,“那您就在向阳公社开个饭馆吧,只要会炒家常菜,舍得放油,都好吃。”

刘大姑犹豫,“公社上行吗?”

“怎么不行?”

李冬耐心给她分析,“县城的竞争会越来越大。您胆子小在公社很合适。食客去哪家吃惯了就去哪家吃,您抢个先。”

“您也别自己忙,叫上你家老大老二学着炒菜做菜,他们才是你家未来的顶梁柱。给你家老大老二开工钱,将来他们小家庭也不需要你操心。”

想到娘在冷水里洗碗,脸上还露出开心的笑容,刘大姑懂了,“我这就回去商量去。”

等刘大姑的饭馆开起,已经进入五月,五月下旬准备麦收了。

李二姑和刘大姑的饭馆被迫歇业,李冬叫他们贴上麦收假的通知,可不能把收拢来的食客给散了。

高家人全部回牛坳了。

李爷爷也回牛坳去了,他的摊子生意不错,每天都有几块钱进账,他很满足,把摊子交给老婆子和小孙子看着,他带着大孙子回去收麦子去。

余二清跟着向玉苗回牛坳。

二月二时,李冬和贺明帆带着余二清去的高家,把余二清和向玉苗的相看走在了明面上。

清明后,余家就选了个吉日来向家下了定亲礼。余二清是向家准女婿了,他去帮忙收麦子。不会没关系,他学做事很快的。

……

看着地上爬着两个儿子,李冬叫贺明帆还电单车,这都几个月了?

贺明帆嘿嘿傻笑,“别急,再等等。”

这一不急,就拖到了年底。正确来说拖到了80年元月。

79年的下半年,向玉苗和余老二结婚,陀螺和邵海燕结婚,饶艳玲和于琛订婚,余四清和刘彩霞订婚。

在李冬这个媒人忙得忘记了自己的电动车时,腊月十三,贺明帆把‘面目全非’的电单车推回来。

李冬围着这个任何部位都比单车粗、比单车矮,刹车和单车没区别的车子打转,“你们研究出来了?”

贺明帆的嘴咧到耳朵根,“是的,这是还给你的。”

“还给我的?我的电动车呢?”

“入股新厂子了。”

“我占多少?”

“三成,大姐夫和他的老战友出资建厂,也各占三成,我一成。”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既然给她争取利润了,李冬也就不计较了,“我来试试这辆车。”

见妈妈要骑车,被奶奶和大姑拽着不准爬车的贺承海和贺承江闹着喊妈妈。

李冬对俩娃招手,俩娃像猴一样从奶奶和大姑胳膊下钻出来,快速爬上车子前踏。

贺承江抓着车龙头,“没梁,好上。”

贺承海言简意赅,“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