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4章 重商主义的萌芽之地(4 / 5)

加入书签

兵士,都是活蹦乱跳,没有半点水土不服的迹象。

那两百多名随军军医,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就是本地的土官们,也开始学着这些军医的法子,用生石灰给自己家的宅子消毒,烧开水放凉后再喝。

军医们的凉茶茶汤方子,更是广受好评。

土官们都开始在家里煮了起来,消暑、防疫效果,人人都爱。

就连他高遵惠也会饮用。

想着这些,高遵惠吐出一口气。

“公事、公事……”门外传来了吕嘉问的声音。

高遵惠连忙将手里的锦囊和元书纸收起来。

然后这才走过去,将房门打开。

“安抚何事?”高遵惠拱手问道。

吕嘉问拱手说道:“正要请公事来签押……”他说着就笑眯眯的将一叠文书递到了高遵惠手里,高遵惠接过来一看。

都是江北土官们签下的契书。

契书内容,则是这些土官们情愿向大宋广西右江经略安抚使司借贷钱款的契书。

这些人借贷的钱款数额从几千贯到几万贯不等。

而利息则是简简单单的四成年息。

高遵惠看着这些契书,咽了咽口水。

他抬起头,看向吕嘉问,眼中浮现出恐惧:“安抚,你怎么敢……”

此刻,高遵惠回忆起了吕嘉问在汴京的名声。

除了家贼之外,吕嘉问脑门上最大的标签是倍克!

他首倡的市易法和均输法,对整个天下商贾,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吸血。

在王安石罢相后,市易务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敛财官署。

强买强卖,都是对市易务的夸奖。

市易务做过最夸张的事情是——强贷!

是的,天下市易务,都大范围的对商贾进行强制放贷。

不借都不行!

不借,就别想做买卖!

因此,吕嘉问饱受天下批判。

现在,这吕嘉问在这交趾之地,也要故技重施了吗?

再次强贷?

四成年息,赶得上汴京城的一些质库的利息了。

就是不知道,吕嘉问会不会九出十三归、利滚利?

吕嘉问看着高遵惠怀疑的神色,他笑了笑:“公事怎这样看吾吗?”

吕嘉问其实很烦,别人将市易法败坏的锅甩给他。

他主持市易务的时候,哪里有那么多烂事?

那些市易务的黑料,都是他离任后才大量出现的!

奈何,他是首倡者,一切功过都是他的。

不然,难道还是英明神武,洞见万里的大宋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的?

他但凡敢在这个事情上面给他自己叫一声委屈,官家就会拔了他的皮!

所以,吕嘉问从不辩解,默默的将所有责任背起来。

对对对!

我吕嘉问道德败坏,不知廉耻,倍克害民。

市易法的那些问题都是我的无知和愚蠢导致的!

所以官家放臣岭南,臣心甘情愿,臣百死难赎啊!

但,现在这个事情,真跟他没有关系。

“某,不过一介卑微之社稷公器,用以盛放圣天子的智慧而已!”吕嘉问轻声说道。

他扬了扬手中的那些契书:“且夫,这些契书也非是真金白银的出借铜钱。”

高遵惠仿佛想到了什么:“安抚的意思是?”

吕嘉问扬了扬手里的那些契书,然后从怀中掏出另外一叠文书。

“右江经略安抚司出借的不是铜钱!”

“他们要还的也非是铜钱。”

“而是蔗!”吕嘉问的声音,犹如魔音,在高遵惠耳畔嗡嗡作响。

“安抚何意?”高遵惠咽了咽口水,问道。

吕嘉问微笑着将前因后果,告知了高遵惠。

很简单。

王师不是在广源、七源、决里隘、北件、太原等地前后俘虏了接近十万左右的交趾战俘吗?

前些时候,发卖的时候,各地土官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金融的难题。

他们没钱了!

这个时候,吕嘉问作为官家钦命的广西右江经略安抚使,就作为天使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并为他们温馨的提供了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

诸位没钱?不要紧!

官家借给诸位!

只要少少的四成年息,就可以借下一大笔钱哦!

只要借到了钱,就可以买便宜的青壮了。

什么?诸位担心没钱还?还不起?

没关系哦!

官府也接受蔗偿还——甚至,若愿以蔗偿还的话,利息可以减免到两成哦!

只要签下契书,明年有了蔗再还就好了。

明年还不起还有后年!大后年!

总之,右江经略安抚司,为诸位大宋忠臣提供竭诚服务。

就这样,大宋忠臣们纷纷向右江经略安抚司衙门借钱。

但吕嘉问其实并没有借出去哪怕一个铜板。

他只需要派人跟着土官们,统计他们买下的战俘数量,最后算个总账就可以了。

至于你说钱怎么办?

广西大军回到邕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