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章 秦人五苦(1 / 1)

加入书签

烟雾弹与照明弹是青棂星出门前为防意外,在系统仓库里订购的。

系统仓库还是很有底线的,枪支弹药之类绝对不允许涉猎。

被现代科技吓到,山匪退出园外,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天明时分,山匪又开始蠢蠢欲动。

正要发起二次攻击时,巴家援军到了。

蒙辛、嬴文率园内众人配合巴家私军,终于将匪首等一百余众拿下,其余贼人四散而逃。

提审犯人,对嬴文而言并不陌生,一番折腾,终于真相大白。

果不其然,这伙山匪之所以那么能打,确实并非一般的乌合之众,他们大多军人出身。

随着韩赵两国的覆灭,有人选择屈服,也有人选择了反抗。

战国末期,不愿做秦民之人不少,最典型的就是鲁仲连。

他的名言“鲁仲连就是跳海而死,也决不愿成为秦人”,使其名噪一时。

鲁仲连讨厌秦国之因:一是认为秦国欺凌他国,像恶霸;二是秦国对自己的百姓亦不好,犹如使唤奴隶。

秦人之苦,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七个字高度概括:“秦士戚而民苦也”。

后世也有人将其总结为“五苦”:

一是职业之苦。作为秦人或农或战,如欲经商,风险很大,一旦失利,将被治重罪。

二是不自由之苦。秦国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控进出闾里,手续繁琐。

三是严刑之苦。犯了轻罪,亦会被重处。

四是连坐之苦。一人犯法,五户邻居共罚。

五是劳役之苦。秦人一生之中架桥、修路、建陵墓之类苦差应接不暇。

与秦国不同的是,山东六国多信奉儒家思想,轻徭薄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青棂星作为历史系学生当然清楚这些,司马迁有言:“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

正如当年韩王将上党郡拱手送与秦国,郡守带领百姓“背秦入赵”,可见天下之人有多么嫌弃秦国。

巴地的这股新山匪,正是由韩、赵两国被打散的士兵纠结起来的,他们不愿归顺秦国,故进山为匪。

与蒙辛相比,嬴文是地道的秦人,出生后就在秦国长大,对于这些人的想法与做法实难容忍。

他认为不论有何理由,都不应做匪寇,谋人钱财,应予重处。

蒙辛自小在齐国长大,后才来到秦国,尤其是三年守墓经历,令其看尽人间百态,懂得世道艰难。

他认为这些人虽然自甘堕落,但并未伤人性命,应当给予必要的严惩,更应责令其改过自新。

具有现代人思想的青棂星,在一定程度上是赞同蒙辛的看法的。

被抓的山匪移交给郡守后,下场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蒙辛:“阿青,吾欲在此多逗留几日。”

阿青:“蒙大哥,你莫非想招安其余山匪?”

蒙辛:“正有此意,试试看如何?”

阿青:“此事危险,蒙大哥从何处着手?”

蒙辛:“以招人为饵。”

阿青:“他们会来吗?”

蒙辛:“那得看条件如何了。”

第二日,蒙氏茶园贴出招人榜,招采茶工、制茶工、搬运工等杂工,五年为期,月资三个秦半两。

茶园地处深山,除了山匪,并没有其他人,其实这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山匪甲:“三个秦半两,真的有那么多吗?”

山匪乙:“千真万确。”

山匪甲:“前几日,头领才率人围攻过茶园,不会是陷阱吧?”

山匪丙:“陷阱又如何?吾等第一次行动就失败了,今后何以立足,难道真要坐以待毙,要么饿死,要么被剿灭?”

山匪乙:“吾过去在军中亦是条好汉,这劫财越货之事实干不了,还不如做苦力来得痛快!”

山匪甲:“茶园是蒙家的,他家那小儿不会欺骗吾等吧?”

山匪乙:“蒙家亦非真正秦人,听说蒙辛从小生活在齐国,后来才认祖归宗,这些年走南闯北,开辟茶园,在民间口碑是有的。”

山匪甲:“不如去几人试试?”

次日午后,当几名山匪扮作黔首与蒙辛面对面时,其一摔茶碗,大喝一声,“来人,将山匪拿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