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章 等待(1 / 2)

加入书签

进入了北直隶,接下来的路程尽是坦途。距离京师天子脚下越近,多如牛毛的各路毛贼也逐渐消失不见。

虽然沿途的百姓依旧艰苦,但至少比河南一代要好上不少,至少不用逃难他乡,受人白眼。

另一方面,自从那日在车骑关的交谈过后,赵君临便一直保持着沉默,每日除了一些必要的事情以外,简直如同一个哑巴一样。

弄得身边的书童还以为他中了诅咒,嚷嚷着要找个神婆给他‘高歌一曲’,好在被众人劝阻下来。

走到顺德府府治所邢台,一行人停了下来,找了个大夫给刘调羹好好诊治一番。

也不知道是那大夫水平不错,还是刘调羹自身福大命大,几幅汤药下去,刘调羹便悠悠转醒。看样子,继续赶路的困难不大。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安永淳还是在邢台停留了五天时间,将刘调羹的病情彻底稳一稳,这才又找了一辆马车,继续上路。

天志二十九年二月初八,在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过后,安永淳终于抵达了京师南郊的卢沟桥外。自此距离离开武昌已经整整过去了一个多月。

交了几两银子,一行人从右安门进入京城,满街的市井繁华,纷纷攘攘瞬间扑面而来。

街道上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小商小贩沿街叫卖,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码放整齐,等待着心仪它们的主人;街道两侧的幌子层层叠叠,好似永无止尽一般。

安永淳甚至还见到几个深鼻高目,红色的头发,白皙的皮肤,以及特有的海蓝色的眼睛的西洋人。也不知是西班牙人,还是英国人。

“不愧是京师,天子脚下,当真有一副帝都的风采。”安永淳感叹了一句。

“那是自然。”赵君邻难得地再度开口,“天下财货皆聚集于此,若还不繁华,那才是奇怪。走吧,咱们先找个落脚的地方。”

刘调羹自从进入京城之后,便被宫里的太监接走,进宫面圣去了,临走的时候,还特意嘱咐安永淳,让他不要乱跑,估计天子很快便会宣他进宫。

安永淳也依稀记得有这条规矩,外派的官员一旦入京,连自己家都不能回,必须先到各个衙门交差,之后才能自行其是。

然而规矩是规矩,但他们一行八九十号人,总不能像跟木头一样,傻愣愣地矗在大街上吧,那成什么样子。

犹豫片刻,安永淳也就跟着赵君邻一起,在京城的大街上,随意游荡。不得不说,京城的繁华,比起刚刚经历过贼灾的武昌来说,好了不知道多少。

一路走来,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

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路过一个卖艺的汉子,手上数十斤重的关刀舞得虎虎生风,引得路过的亲卫们个个手痒难耐,恨不得亲自上阵,跟他们较量较量。

好在他们还没忘记自己军令在身,不敢过于放荡,只能强忍着心中的冲动,扭过头去,跟上安永淳的脚步。

一行人最终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客栈投宿落了脚。虽说安永淳此行带的银子不少,但出门在外,财不露富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再者说也没必要。如今会试将近,京城内,凡是好一点的客栈,哪个不是住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会试的举子。

他们一帮粗人,跟这些文弱书生待在一起,彼此别扭不说,还免不了受气。说不定哪天某个暴躁的兵丁将那些举子给打了,就又是一场风波。

还是偏僻一点的好,清静。

只是没想到赵君邻没选择去跟读书人扎堆的青云阁,状元楼等地,反而也选择跟安永淳等人住在了一个客栈。

安永淳有些弄不清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这群粗人住在一起,还算说得通,他一个读书人跟他在这凑什么热闹?

不过,既然赵君邻住了下来,安永淳也就只能随他去了,毕竟客栈也不是他家开的,他也不能将人赶出去不是。

会试定在三月初十,距离现在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赵君临虽有信心能高中进士,到了现在却也不由得紧张起来,每日读书不辍,以求在会试期间获得好的名次。

为此,安永淳给自己的几十号亲卫下令,每天动作尽可能轻,别跟土匪进城一般,简直把客栈的楼都给拆了。

这下子,让那些大大咧咧的粗人,难受至极,每天脸上愁云惨淡,好似便秘一般。不过等看到安永淳不善的脸之后,这些人也就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这一住,就是十天,十天内一点动静都没有,好似所有人都忘记有安永淳这号人一般。

当日跟刘调羹分别的时候,刘调羹曾特意交代,说很快便会见到皇帝。只是没想到,这都十天过去了,连皇帝的半根汗毛都没见到。

“将军,您说皇帝老子会不会把您的功劳给吞了?”万元吉凑了过来,低声道。

万元吉是安永淳身边的亲卫百户。三十多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