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章 064(2 / 5)

加入书签

就在这里祝大人早日回京,步步高升。” “谢曹主薄吉言。”于子林拱手笑道。 两人随后又聊了些京城的事,越聊越投机,于子林还留了曹正卿用膳。 不过两人都是老练之人,不可能第一次见面就这么直接将目的和盘托出,因此这天,两人看似说了一大堆,实在什么要紧的内容都没说。 不过将曹正卿送到门口时,于子林适时地表达了善意,邀请曹正卿明日游连州。 曹正卿自是欣然接受。 但等回到府中,于子林脸上的笑容就换成了讥诮。 他在书房里,写了两封信,一封给黎丞,一封给公孙夏,向二人说明了曹正卿今日的目的。 曹正卿会想拉拢他,那更不可能放弃公孙夏了,黎丞应该也在他的目标中。早日跟这两人通个信,也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此外,他也是想让公孙夏安排好贺州的事。 曹正卿要去贺州担任司马,贺州在连州西南边大概三百多里远的地方,比连州、高州更偏僻落后。到了贺州,曹正卿势必又会四处打听活动,替晋王拉拢人脉。 于子林倒不担心他拉拢到什么得力的人。 如今南越,军队的统领是黄思严,那是平王的人,曹正卿拉拢不过去。而他、公孙夏和黎丞更不是曹正卿空口许个承诺,几句话就能忽悠走的。 他担心的是贺州官员被曹正卿收买拉拢,进而可能会暴露一些南越的情况,最后牵扯出平王。 虽说平王殿下对外一直以商贾的身份示人,也只在连州和广州活动,但保不齐有些眼睛尖的人发现了某些端倪。 现在京城中几位皇子斗得正起劲儿,若这时候平王暴露,势必会吸引走所有的火力,成为众矢之的,太不划算了,也对平王不利。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还是低调发展,等京城几位皇子拼个你死我活后,再坐收渔翁之利比较好。 这也是他为何明日要邀请曹正卿的原因,他要拖住曹正卿,给公孙夏更多的时间。 *** 公孙夏接到这封信后,当即将贺州官员的资料拿来翻阅了一遍。 贺州大大小小几十名官员,大多是南越本地人,只有知府、通判是外来官员。 知府冉永和也是被流放过来的,已经在贺州呆了七八年,通判则是十年前的进士,被外放到了南越。 两人在南越呆了这么多年都没挪窝,那必定是朝中无人,又不擅于经营关系。 长年累月不得志,眼看半辈子都可能耗在南越,他们是极有可能被曹正卿诱惑进而投效的晋王的。毕竟向晋王表了忠心,他们也算是朝中有人了,以后吏部考核的时候,若晋王愿意为他们活动活动,两人升迁调离的可能性极大。 而且在南越,哪怕投效了晋王,他们目前也不能为晋王做什么,相当于是零付出。 这可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凡有个脑子的都会答应。 成了,有个不错的靠山,官运亨通,不成,天高皇帝远,名义上投效了晋王,实则他们也没任何的损失。 见公孙夏为此发愁,徐云川提议:“不若我去见见他们,先一步替平王招揽他们。” “不可。”公孙夏当即否认了这个提议,“他们并不知道平王的身份和势力,这时候你若是说了,万一他们更看好晋王,倒是有了给投效晋王的东西,这不等于自动送上门吗?” 徐云川有些犯难了:“咱们也没办法将他们调离,换上自己人啊。” 也不可能将这两人杀了。 公孙夏琢磨了一会儿说:“既然堵不住,那就疏。贺州兵马都监丁奇是自己人吧?” 徐云川有印象:“因为朝廷对南越很多地方的情况并不很了解,因此各州兵马都监都是由黄统领推荐上去的。这些人全是赵世昌与黄统领精挑细选的,大部分都是原平王府侍卫,对平王殿下忠心耿耿。丁奇当初更是携家眷随平王南下,如今他的家人都还有一半住在兴泰。” “那就行了,曹正卿应该清楚,论起有用,贺州知府和通判加起来也不如一个丁奇。咱们跟黄思严那边通个气,让他示意丁奇吊着曹正卿。说不定啊,这个曹正卿又是平王殿下的一次机遇。”公孙夏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徐云川赞同:“这法子好,有丁奇吸引曹正卿,他哪还顾得上知府和通判。不过这事要跟平王殿下商议吗?” 公孙夏笑着问:“咱们跟黄思严商议,与平王殿下商量有何区别?” 是哦,黄思严对平王忠心耿耿,这么大的事肯定会去禀告平王的。 *** 公孙夏说得一点都没错。 黄思严接到信第一时间就去了刘府,将信呈给了刘子岳:“公子,这事小的该怎么办?” 刘子岳看完信,冷笑。 好个晋王,打仗都不够他操心的吗?还将爪子伸到自己地盘上了。 难怪江南打了好几年,都还没能将红莲教给剿灭呢,原来心思都花到了这种地方。 刘子岳虽说想躺,但他也很清楚,他今日能躺得痛痛快快,逍遥自在,离不开黄思严,也离不开黎丞、于子林和公孙夏这些人对他的鼎力支持甚至是袒护。 要于子林真被晋王说动,投效了晋王,那铁定第一个拿他祭天。 这是刘子岳不能忍的。 所以这个曹正卿绝不能放过。 当然,南越是他的地盘,他完全可以策划出一个土匪抢劫,混乱中将曹正卿主仆杀了的事故。上报到朝廷,说当地官府已经抓了罪魁祸首,剿灭了山匪,皇帝也不会追究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臣子的死亡。 至于晋王,他就是再愤怒,现在手也伸不到南越,甚至连曹正卿的真实死因都不会知道,这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这种法子太粗暴了。 而且万一晋王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