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章 晋江独家(1 / 4)

加入书签

*

一九八三年,“元旦”过后。

田小苗做了交接,准备赴任。

柳冬生也完成了最后一份报告,把落实任务交给了继任者。

“好了,都安排妥了,没什么可担心的……”

柳冬生对进度很满意。在他的推动下,装备升级比预期得要快,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甚至引发了某种变革。

临行前,柳冬生去探望老首长。

老首长也就是江立峰,已经退下来了,在顾问委员会挂了个名。过去为了避嫌,他很少过来,现在要离开京城了,没什么可忌讳的。

“冬生,到了下面甩开膀子,好好干!”

江立峰鼓励了几句。

这是他一手挖掘的好苗子,这些年成长得很快,很令他自豪。柳进原早就想把人要回去,可他抓着不放,硬是呆了十多年。

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效力,江立峰毫无愧疚之意。

他跟柳进原不同,作风大胆,敢想敢做,很少考虑别的。而柳进原一向求稳,过于谨慎,风格也太高,包袱自然重。

想到这个,江立峰呵呵笑道:“冬生,回去了问你父亲好……”

“好的。”柳冬生答应着。

他知道父亲跟老首长的交情,不照面时彼此惦记着,见了面准会起争执。他很难想象,像父亲那样稳重的人,也会抬高嗓门,就着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拿小苗的话说:“这叫棋逢对手,不然,想让咱爸动真格的都不可能……”

一番拜访,该见的都见了,该道别的都道别了。

房屋退还手续已经办了,行李也都收拾好了。

刨去公家配置的家具,也没啥东西。书籍、被褥都打包托运了,两只皮箱,两个旅行包,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甜甜和茂茂提前送回去了,由大旺和梅英看着。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幼儿园,都长大了,省心多了。

出发这天,柳冬生买了一些特色糕点。

一封一封,贴着红签,用绳子拴着,打包得整整齐齐,就像提着一串糖葫芦。那家店员认得他,热情地说:“同志,改天再来啊!”

从食品店出来,柳冬生跟小苗走在大街上。

他们穿着军大衣、戴着棉帽子,迎着冬日的朝阳。

就要离开了,忽然有些不舍。

“小苗,咱们以后会回来吗?”

“会……”

田小苗很喜欢京城,那种古朴、大气是沪上没有的。

放眼全国,也找不出类似的城市。这是千年积淀的成果,是文化底蕴,是国人心中的向往。生活在这座城市,心胸宽广,从内到外散发着自信。

况且,她还有四合院的情结。她梦想着有朝一日住进四合院,坐在廊下,看着花开花落,感受着四季分明。

邮票市场开始起步了,她珍藏的那几件宝贝翻了又翻。她想换一套院子,出国热就要兴起了,那些有家产的,恨不得立马换成钱。

各取所需,算是一种投资吧。

田小苗抿着嘴,眼里透着笑意。

她想跟冬子说,咱们会有一所院子,面积不大,三间北屋,两间厢房,院里栽着海棠树、白玉兰,既能吃果子,又能看花开,美得不得了。当然,现在还顾不上,要等到退休了,才有这份闲情雅致。

看到小苗这般欢喜,柳冬生也跟着高兴起来。

“小苗,等到秋天,咱们来旅游……”

“嗯。”

就像是一个约定,跟这座城市做了告白。

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的青春记忆、奋斗历程跟这座城市有关,无法忘怀。

*

列车一路南下。

第二天,田小苗和柳冬生回到了沪上。

他们前去报到,接受任命。

柳冬生在军分区作战部,担着部长。

他今年四十岁,正师级,跟柳进原当年没法比。和平年代,像火箭一样提升的少之又少。昔日的军校学员,有的在团部,有的在旅部,还有的转业到了地方,在公安部门做事。

田小苗是副师级,关系在总参某部。

外事办公室是下属分支机构,跟多个部门关联,与地方上也联系紧密。

她去军分区某部报到,又去办公室转了转。

这是一所小院子,挂着文化交流的牌子,跟信息研究所类似,看着很不起眼。在这里办公,跟过去一样穿便装,身份不对外公开。

这样的机构只有重点城市才有,担负着特殊使命。

田小苗一下子明白了。

离开京城,一样发挥效力。同时,还能避避风头,不那么显眼。

这是在保护她,让她远离危险。

她想起了刘主任的谈话。

“小苗,坚持住……”

他们是胸怀理想的一代人,一定要坚持下去。

回到大院,就像回到了家。

这是他们自小玩耍的地方,熟悉而又亲切。

可惜,柳爸爸一家搬走了。

前年离休后,关系转到了地方上,就住在隔壁的干休所。那里都是老干部,棋牌、书画样样都有,条件很好。可柳进原闲不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