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0、解围(1 / 2)

加入书签

季昀松也懵了一下。

但他不是因为只准备了荷花诗,其他的毫无准备才慌,而是骤然接受巨大考验的紧张。

每逢大事有静气,这是季昀松的启蒙老师时常对他说的一句话。

季昀松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拱手道:“微臣领旨。”

他退后几步,重新观察浮碧亭。

亭子矗立在荷花池边,红漆鲜艳,金瓦明亮,显然是新建造的。正方形,三开间,雕梁画栋,无一处不精美。

富贵是真富贵,大气也真大气,但它既没有极致的文雅,也没有历史的尘垢,更没有人间的苦涩,短时间写出高质量且有深度的诗也不会那么容易。

所有人都在望着季昀松,各种怀疑的、看戏的、期盼的目光,每一道都让季昀松感觉如芒刺背。

首辅陆微说道:“题目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难,皇上这道题出得好,新颖。”

常似之摇着扇子微微一笑,“非也,皇上仁慈,题目并不难。季昀松作为探花,这点应变的本领应该有的。皇上若再限制一下时间,大概就能知道此子的心性如何了。”

陆微在替季昀松开脱,常似之却跟他唱了个反调,而且还在提醒皇帝,应该加大难度。

首辅次辅不和,应该是皇上很想看到的。

但皇上会听谁的意见?

如果听次辅的,那么首辅陆微日后是否有失去重用的危险呢?

大家的注意力瞬间转回浮碧亭里,那三位核心人物身上。

陆微似笑非笑地看了常似之一眼。

常似之忽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尴尬地咳嗽两声,额头冒出了涔涔的细汗。

偌大的御花园安静得几乎能听得到鱼儿游水的声音。

“嗯……”季昀松略一沉吟,“斜阳飞宇映晚空……”

居然这么快就有了!

众官员再次转移视线,惊讶地看向季昀松。

嘉元帝在唇角挂起一丝笑意,点评道:“起势平平,但点明了时地,倒也应景,继续。”

季昀松踱了一步,“浮光碧影舞亭风。”

嘉元帝点点头,“哈哈,朕的亭子有了,浮碧亭。第三句呢。”

季昀松没想好第三句,他仓促开口,不过是想替皇上解个围罢了。

“第三句……”季昀松自语一声,再踱两步,垂下头,“嗯……”

某些翰林就窃笑了起来。

季春景没有笑,担忧地看着季昀松,仿佛真的为他捏了一把汗。

季昀松的精神紧张,且刚闹完肚子,身体虚弱,此刻已是大汗淋漓,唇色也苍白了许多。

嘉元帝吩咐身边的小太监:“给他倒杯茶。”

小太监手脚麻利,很快就把一杯茶递到了季昀松手里,季昀松谢恩,矜持着抿一小口,然后假装擦嘴,吐到帕子里,一鼓作气道:“红粉佳人临水立,天下豪士聚此中。”

他不确定巴豆的药效还有多少,一旦茶水进肚,可能会造成连续跑茅房,那就真的贻笑大方了。

嘉元帝道:“意境寻常,但对仗工整,且目的明确、大方稳重,基本达到朕的要求。小季大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来也算难得。”

说完,他看向陆微,“陆大人以为如何?”

他只问陆微,不问常似之。

常似之白了脸。

陆微拱手:“皇上明鉴。”

嘉元帝扫视群臣,问道:“还有哪个做出来了?”

众臣子沉默。

季昀松的这首诗确实平平无奇,但用时短,在时间上赢了。

接下来无论谁做,只要做不出比季昀松更好的诗词,就有不自量力的嫌疑。

能站在这里的,都不是蠢货,自然也不会轻易开口。

嘉元帝笑了笑,抬手指向池塘,“亭子不擅长,荷花想必是擅长的,朕等着诸位爱卿的佳作。”

亭子西南就是曲折的廊桥,桥上早已放好了条案,笔墨纸砚均已备齐。

群臣告罪,离开浮碧亭前往廊桥……

柳晔用胳膊肘顶了顶季昀松,佩服地说道:“可以啊,小季大人。”

季昀松道:“你看看我的后背。”

他穿了件宝蓝色常服,后背已经湿了一大片。

杨道文瞄了眼走在前面的季春景,“倒也不用谦虚,确实不俗。别人我不知道,单从用时上我是佩服的。”

“确实,也就十几息的辰光啊。”柳晔认同这一点,“兄弟一句都没想出来呢,小季大人做完了。”

三人边走边聊,跟着大部队进入廊桥。

桥里安静极了,大家或冥思苦想,或欣赏风景,或胸有成竹,气氛诡异得如同科考考场一般。

柳晔自觉地闭上了嘴巴,杨道文则冷哼了一声。

季昀松不喜欢这种作诗方式,他以为,作诗是一种情绪上的释放,随心所至的作品更加动人。

于是,他脚下不停,一路观赏着荷塘走到大南边,在一处汉白玉拱桥边缘坐下去,心无旁骛地观赏荷塘上挤挤擦擦的荷叶,以及粉粉嫩嫩的荷花。

杨道文和柳晔见他坐得舒服,有样学样,也挨着坐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