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章 僧人(1 / 2)

加入书签

官家病了, 急火攻心,昏迷不醒。

他这一生仁德宽厚、节俭克己、虚心纳谏,为的不过就是生前身后名, 没承想, 老了老了,竟然被百姓骂成“无道之君”!

原本精神矍铄的老人家, 就像突然抽去精气神儿似的, 一夜之间白了头。

唐玄连夜回了趟汴京城, 第二天没回来,只给司南送了一封信。官家病重, 起不来床了, 他不放心, 要亲自照料。

司南也很不安。

在他熟悉的历史中, 离官家驾崩还有几年, 但是,这是平行世界,保不准会有什么意外。

他一夜没睡,枯坐在床上思索这件事。

按理说,收获之季, 为了防止野物毁坏农田, 会有人日夜值守, 就算因为雷火烧了起来,也不该一夜之间尽数烧毁。

更何况, 打雷之后紧接着就下起了雨,只要救火及时, 不至于颗粒无收。

司南越想越不对劲, 决定亲自去看看。

他已经事先打听好了, 最初起火的地方在洛阳城东三十里,一处“香火田”。

所谓香火田,其实就是官府或富户捐给寺院的田地,由寺中僧人所雇之人种植,免赋税。

那处寺庙名为“大安寺”,是近几年洛阳周边香火最旺的地方。

据说院中僧人慈悲为怀,常年收留无家可归的流民或者来洛阳求学赶考的读书人。而且抽签算卦十分灵验,就连谁家的孩子丢了、谁家的猪跑了这种事都能算出来。

因此,颇得百姓信赖。

又是佛寺。

又是僧人。

联想到全大道和潜龙教,司南不由生出不好的预感。

他换了身灰扑扑的衣裳,把脸抹黑,装扮成农人的模样,去大安寺转了一圈。

果然如食客们所说,如今大安寺成了周边百姓的聚居所,那些田地和房屋被烧毁的农民,几乎全都借住在寺中。

司南隐在暗处,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寺中的情况。

大安寺建在城郊,占地极广,庭院宽敞,足有五进,南向皆是正殿,东西两侧建着数十间僧舍,后院还有猪院和菜园。

投奔的人多,僧舍都住满了,村民们便在院中支起窝棚。

放眼看去,偌大的庭院中皆是低矮的小草窝,就像一个大草垛把中间掏空了似的,挤着一家老少。

半夜仓皇逃出,大多人连衣裳都没换,不论男女老少,皆是满头满脸的黑色烟灰,司南这样的算是极其白净体面的。

奇怪的是,大半夜起火,农田和屋子毁了,却没有一人伤亡。

如果这件事果真是潜龙教所为,司南真想谢谢他们,至少还知道顾及人命。

司南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衣裳弄得更破些,又抓了把草木灰往脑袋上洒了洒。

一不小心吸到鼻子里,差点把自己呛死。

他扶着树干拼命咳嗽,身后冷不丁传出一声轻笑。

司南心头一凛,扭头看去,瞧见一个穿着僧袍的和尚。乍一看有几分眼熟,仔细瞅瞅又确定不认识。

司南按下心头的讶异,没说话。

他不确定刚才自己的小动作被对方看到了多少,是不是引起了他的怀疑。

僧人也没说话,只是微笑着指了指外面,示意他出去,态度还算和善。

司南忙装作惶恐的模样,摆了摆手,用不那么标准的洛阳话说:“抱歉抱歉,一时走迷了,打扰了大师清修。”

僧人笑笑,行了个佛礼。

除了最初那个模糊的笑声,他一直没出声。

司南猜测,他大概修的是“闭口禅”。他没敢逗留,快步回到外院。

刚好到了午饭时间,寺中僧人抬着木桶出来,给流民们发放稀粥和菜饼。

司南塌下肩膀,佝偻着身子,混入流民之中。

他拿眼扫了一圈,排在一个面相憨厚的中年汉子身后,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撞了对方一下,忙道:“对不住、对不住,乍一起来,恍了一下。”

汉子果然是个心善的,忙扶了他一把,让他排到自己前面,好心道:“看你瘦的,几顿没吃了吧?”

司南苦笑着摇摇头,一脸真诚道:“唉,刚找过来,可遭罪了。”

汉子叹了口气,“都不容易,好在佛子大人心善,惦记着天下苍生,不像……那位。”

司南心下一哂,佛子大人?

什么鬼称呼!

他没有纠正汉子对官家的贬损,状似无意地问:“叔,你是怎么逃出来的?你们村可伤到了人?”

“没,一个都没有。原本正睡着觉,突然听到一阵锣响,睁开眼就看到冲天的火光。保长带着大伙往北跑,这不,就跑到这里来了。”

司南眉心一皱,打南边跑来的?

火不是从大安寺烧起来的吗?

汉子瞧着他的神色,问:“怎么,你们村烧到人了?”

“没有,跟你们一样,也是保长把人叫起来的。”司南故作淡定,“阿弥陀佛,佛祖大慈大悲,保佑着咱们呢!”

刚好轮到他们领饭,这话被盛粥的僧人听去,不由多看了司南两眼,“施主可是带发修行的居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