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 117 章(1 / 6)
沐瑶从高贵妃那边得知高斌打算培养侄子来当接班人,有些意外,却又觉得是情理之中。
要是别的职务,大多都会要求避嫌,不会让亲属来接任。
但是治理河道这个,油水没多少不说,还太辛苦了,得日晒雨淋。
治理得好,没有决堤,那是本分。可是如果河道出一点问题,那罪过就大了。
洪水所到之处,房屋田地被淹没,损失太大。
而且治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能看到效果。
加上这几年来黄河决堤频密,暴雨也不少,很容易就洪水泛滥,治理河道的不但可能丢官职,还可能丢脑袋,谁愿意去呢!
功劳没多少,吃苦第一名,就只能让自家人来了。
高斌当然也禀报过乾隆,思前想后,只有一直跟着自己的侄子高晋比较合适。
一来他身子健壮,人也年轻稳重能吃苦。二来从小跟着高斌好几年了,对河道也比较熟悉,接手也容易一些。
自然如果乾隆不愿意,又有更好的人选,高斌当然就不会选自家侄子了。
那么苦的差事,如果有人愿意来,高斌自然欢迎。
乾隆就是选不出来,才会让高斌继续留任,当然也没有反对,于是高晋就留下了,暂时只做高斌的副手。
过几年高晋带出来了,高斌也能全身而退的。
比起高斌膝下只有高贵妃一个女儿,他的兄长膝下就有足足七个儿子却没有女儿。
高晋排行第四,文武都不如其他兄弟,好在性子稳重又耐心,就被高斌带在身边,对河道治理也十分感兴趣。
他也不是长袖善舞之人,治理河道只需要跟匠人和河工打交道,比起官场要轻松舒服得多。
沐瑶对这个叫高晋,高贵妃的堂兄弟有些印象。
在于高晋以后也是死在任上,而且一直都在治理河道上面颇为功绩,可以说完全是高斌的完美接班人了。
治理河道的人才太少,也不能总让高家的人接下去,实在不太人道了。
要是在科举当中添上这个科目,找到这方面的人才,以后乾隆的选择不就更多了?
沐瑶倒是委婉跟乾隆提了,他却道:“若是对河道十分了解,那该是住在河边上的。那么他还得会四书五经,才可能考上。”
言下之意,这人读书要好,家里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就很难会对河道特别熟悉了。
如果是寒门子弟,光是读书这个就已经花费了所有的时间,其他可能就在抄书等兼职挣点温饱钱的路上,更不可能对河道熟悉。
如果只对河道熟悉,读书可能就没那么好,就会考不上了。
这就尴尬了,科举是统一的,所有四书五经是必考,河道的人才要是破例的话,就会让人钻空子了。
沐瑶皱眉想了一下道:“皇上,那可以另外设一个专门给河道治理的人才进的地方?”
乾隆也摇头道:“要是专门设立这么一个官职,却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人。”
治理河道的人十个八个就很足够了,几十个上百个就多了。
天下人才那么多,要是他们都想钻这个空子,挤破头进来,岂不是浪费了很多人才?
而且破格录取这个,就跟捷径一样,就叫很多人心动,不想走正经陆了。
所以这不行那不行的,沐瑶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一点。
乾隆伸手抚了抚她的眉心,笑着道:“你这是听高贵妃一说,怜惜高斌年纪大了,还要留下治理河道吧?朕之前也想过,这个职位让人破格录取后,却是除了这个之外不能有别的提拔。”
换言之,除了治理河道之外,就不可能有别的了。
这样就定死了这个职位,让想钻空子进来又作为跳板高升的人敬而远之。
然而这么定死了,也就没人愿意来了啊。
谁会愿意一辈子只干治理河道这个,还不能晋升,有苦又累又没有晋升空间,谁要干啊!
于是乾隆这个想法最后就只能搁浅了,如今沐瑶提起,他才想起曾经的这个提议来。
沐瑶无奈一笑道:“这事确实叫皇上为难了,只能在河边的小官看看他们有没治理河道的才能了。”
乾隆点头道:“确实,朕已经让人留意了。在河道旁边的城镇,洪水泛滥的时候,这些父母官之前有没做什么预防,之后又是如何安抚百姓的。”
若是预防做得好,那么以后去治理河道那边也不是不行。
要是安抚百姓做得好,以后受灾后辗转各地安抚百姓的工作也能做起来了。
乾隆因为得到苏家食肆这个消息网之后,犹如多了许多眼睛和耳朵,收到的消息也能更接地气了,而不是从官员的口中和折子里得到,更真实和具体一些。
他就发现每次受灾之后,只开仓赈粮是不够的。
源于苏家之前在一个地方的分店,因为受灾了,他们开门赈粥。
因为食肆消息要比其他店面更灵通一些,会一边送粥,一边让嗓门大的小二就在棚子旁边大声说说最近的消息。
比如受灾是哪里,淹没了多少良田,水位上升到哪里,如今退到哪里,河堤有没坏,坏了怎么修补,修补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