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6章 女帝番外十九(1 / 2)

加入书签

那些可以充分展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的数据,确实让两个孩子颇受触动。

在何殊的精心安排,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的人的精心教导之下,两个孩子早已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何明瑜在看到那些数据后,又派人找来与历朝历代历年的人口增长与减少数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粮食产量等数据。

将历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相互印证后,从中发现朝廷政策、当政官员、粮食产量与战争等因素,能给人口与的增长与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

而一个国家的大环境好坏,与执政的皇帝、朝臣,有着直接关系。

这个由她亲自得出的认知,让何明瑜对自己的母亲与祖父生出由衷地敬佩,因为她能从那些数据记录中,看到大安在近三十年内逐步发生的各种变化。

也能从中看出,幸有她祖父正宁帝继位后的励精图治,她母亲继位后的发扬壮大,才让大安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正面提升,取得这前所未有的盛世繁华。

这种认知,比她从小就听身边人在提起她祖父与母皇时,那些不吝赞誉的称颂,来得更为深刻,触动也更深。

所以颇为受教的何明瑜在看完这些后,主动写下一份文章,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想,并且立志要在将来做一位也能继续祖父与母皇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国为民谋福祉的人。

看到这么一份文章,何殊虽然心里知道这孩子还小,现在所思所想的这些,在将来未必会作数,也忍不住为女儿的表现深感欣慰。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何明瑄,前两年不时去疗养院陪伴曾祖父或曾祖母时,他就知道好医术与好的医疗条件,可以为病人解除病痛,乃至延长寿命的事。

看到何殊让人为他准备的那些数据资料后,他提出要看一些与医疗相关的数据。

但他所能看到的大多都是近三十年的一些统计数据,也就是在他的祖父正宁帝登基继位后,朝廷才开始有目的系统统计大安全国的大夫人数,各地区的大夫分布数量,以及药材产地、产量等方面的数据。

即便如此,正宁朝前五年的数据也相对较为模糊,不似后来,相关数据都统计得越来越详细,甚至还将大夫纳入朝廷的官员体系,给他们提供按水平考品级,享受相应品阶官身待遇的机会。

在正宁朝之前,与之相关的信息都很少,只偶尔会有一个大概的估算,或是在发生瘟/疫之际,将参与抗疫的大夫身份与能力表现,相对较为仔细地记上一笔。

这些现象让何明瑄认为,虽然与之前的历代帝王相比,他的祖父与母皇已经算是相当重视医疗的皇帝,可是医疗与大安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还关系到人们寿命,现有的重视力度还不够,应该更加重视才对。

听到小儿子找到她说出的这番话,何殊心中欣慰,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语气温和地问道。

“朕与你祖父不仅大力提升大夫们的地位,还将他们纳入朝廷的官员体系,统一管理与规范大夫们的治疗,帮助他们提升医术水平,皇儿觉得,这样做的还不足?”

何明瑄绷着一张小脸,十分认真地回道。

“儿臣认为,相较于我们大安现有的人口数量,大安的大夫数量还不够多,在村庄里生活时,儿臣就曾有所体会,山村地处偏僻之地,村中百姓就医不便,没有生病就要请大夫帮忙治疗的想法,儿臣觉得,这也是我们大安百姓的人均寿命,会如此短的一个重要因素。”

身为皇帝,何殊又何尝不知道这些,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山村中的百姓住得很分散,道路交通不便方面,以及乡村留不住水平高的好大夫等因素。

朝廷一直在努力改善这种局面,也制定了不少相应的政策,例如派城镇中的百姓定期下乡义诊,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并大力培养数量更多的大夫等。

只是连她前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都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何殊这辈子也没信心一定能解决,能做的只有尽量改善。

好在有一点,现在的古医文化在她的大力扶持下,不仅发展得十分兴盛,还有得到许多发展,这让何殊从中看到了某些希望。

毕竟传统古医可不需要繁多的检查设备,不需要大的资本投入,她要做的是保护好古医传承,像禁断肠草那样,让古医也成为百姓代代相传的信仰。

“皇儿所说的这些,都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的事,皇儿有什么想法?”

何明瑄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

“母皇,儿臣想要学习医术,儿臣现在也没有办法,不过儿臣觉得,也许当儿臣亲自了解过这个行业后,会从中得到想法,医疗可以救活很多有机会活下去的人,真的很重要。”

“皇儿想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朕可以让人帮你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包括惠医署上下的官员们的想法,皇儿何必要亲自学医?”

听到何殊的话,何明瑄犹豫一下,还是语气坚定地再次表态道。

“母皇,儿臣提出要学医,还有儿臣自己对医术感兴趣的原因,儿臣想要习得一身最精湛的医术,将来既能救民,还能在自己的亲人有需要时,用得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