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 房谋杜断(1 / 2)

加入书签

蒙古风云突变一分为二,龙国立刻认识到这是一次巨大的战机。

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前总归是要庙算的。

本次的粮饷确实无法让所有军团全线出击,还是得让叶云来点兵点将。

而叶云再一次选择岳飞及其麾下的岳家军作为主帅。

韩信作为副帅率其麾下兵团以为援军。

这里再说上一嘴,叶云同时要抽调白起、卫霍、李靖兵团精锐加入岳家军。

原因无他,家底子薄,原定的军额是二十万,但实际上十五万不到。

一个封建国家的动员时间是非常长的,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国家体量越大,动员也就越是麻烦。

举个例子,部落时代可能就吼一嗓子,全部落老少爷们都能拿起长矛一起冲过去狩猎。

到了一战,要想完成全国动员,甚至要花上一年的时间让整个国家机器从政治重心转移到军事重心。

用物理学的知识讲,这个叫做惯性。

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一旦动员,许多麻烦事接踵而来。

首先便是白起的秦军听到有仗打,闻战则喜,结果又听说上面计划里没有秦军,心中立刻产生巨大的不满。

叶云号称仁王,号召力确实有,但也没这么大,能让所有秦军忽视自身利益的地步。

秦军讲究的就是功利主义,用军法把人类贪生怕死、趋功近利的一面逼迫得淋漓尽致,是一个最能发挥人性的地方。

情怀、道德、叶云的号召力对于秦军的影响远不如其他军队显得那么强大。

这半年来,秦军摩拳擦掌,就等着攒军功呢,结果上面的把他们给忘了。

可怜白起这位老实人一心一意的帮忙建设秦军,修订律法功爵尽量约束秦军,在前往内阁议事之前,也是吩咐好了禁肉食酒水,结果准备好以后,却没有等到上面的军令,其他的部众已经接到旨意开拔了,这才去找兵部与军机处问一问。

一问得知,此战自己不光没有主攻,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

白起拉下脸去问兵部、内阁、军机处这计划是谁提出来的,能不能改一改。

碰巧,遇上的是长孙无忌和于谦当值。

诸葛亮出使欧罗巴,暂时不在内阁,萧何平时里不管事。

这两位一个行事激烈,一个处事刚直。

反而斥责白起不能为全局着想,不能以国为重,一己之力祸乱全局,根本不算个名将大丈夫之类的。

白起能忍?

愤然大怒,夜闯王帐,请叶云给个说法。

这件事情兵部和军机处也是目瞪口呆,其他各大兵团听闻战事,基本上不排除紧张、畏惧的情绪。

结果到了秦军这里,正好反过来了。

最后房玄龄拿出一个主意,杜如晦点头同意,当下点白起为前锋,重赏白起及其麾下秦军,作为全军榜样,岳家军作为中军替换邓艾的禁军项羽等人的中央军。

韩信在后为援。

这才让秦军消停下去。

事情不止这一条。

随着锦衣卫、军事统计司不断地把事情送来,混乱接二连三。

比如战端一开,便有官员为图政绩肆意向百姓摊牌赋税徭役。

部分官员在去各地征粮征税的时候扩大份额,以求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物资匮乏时期倒卖物资来敛财。

而一些商家在庆吉城内趁机哄抬物价,城内百姓甚至都出现了一定的物资短缺。

先前已经被秦军剿灭的宗教势力死灰复燃,趁机售卖保命符。

不少军属以及军中士兵都想买一个以求安慰。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些宗教势力开始传播谣言。

当然,也不只有这些,还有百姓也在囤积米粮,就算叶云号称仁王,也是号称不是?

总归是要囤一些米粮来已被万一的。

万一叶云败了....

乱世之中,米粮是硬通货,比金银还要贵重。

而商人借此机会大发国难财,趁机涨价,宗教势力借着迷信趁机揽财甚至骗色。

国家机器,整个中枢内阁把中心放到军国大事上来,政治稳定上必然会出现疏忽,而这种疏忽是很平常的。

秦军三万人说出征就出征了,这么大的事情,谁会去在意这些底层人的小事呢?

真当所有人都是诸葛亮,能做到事无巨细吗?

长孙无忌、于谦都没有这个能力。

好在还有另一位不输诸葛亮的萧何在这里。

拿着刑部与大理寺的大棒,处置着这些投机倒把分子。

不过也有萧何处理不了的。

霍去病手下抽调过来的军队临行前骚扰女眷清白,结果对面是岳家军军属家眷,便找人来讨要说法,结果没有卫青约束的霍去病麾下的骄横儿郎立刻选择群殴以对。

接着便有谣言说是岳家军一走,这些军属便被欺辱,兵部、军机处根本不管。

说岳家军地位就是不如霍家军,谁让人家有着救驾之功呢?

岳家军军属不能忍,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