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5章、新气象(1 / 2)

加入书签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苏四找到苏建军家大吵大闹,这事根本瞒不过村里人。又是一顿笑话看完,苏四家的小卖部门可罗雀。

与之相反,魏家小卖部生意越来越好。

小卖部怎么开起来得,魏家人心里跟明镜似得,对待苏建红这位财神爷的态度,不说供起来,但也差不了多少。

苏建红抽空回了趟娘家,以前常年泛着愁苦的脸上,没几天已经泛出舒心。

“这几天都是婆婆在做饭,每次做之前都先问我想吃什么。昨晚洗脚,金栋还给烧了洗脚水。”

说到最后一点,苏建红那张比同龄人还要泛老的脸上露出少女般的娇羞。

刘金香和孟田芬一左一右,听着大姑子的诉说,脸上也不由露出笑容。

孟田芬:“建红可算是熬出来了。”

刘金香跟着点头,还不忘给她灌黑墨水,“你婆婆想做,那就让她做。也别觉得过意不去,毕竟你得看店,赚钱要紧。偶尔店里没人,货理清楚了,去厨房探个头,帮忙递下盘子、倒下酱油,意思意思就行。”

孟田芬表示赞同,“大嫂说的对,你辛苦这么多年,是该松快下。”

刘金香又道:“小卖部的账你得管好,把钱捏手里。手里有了钱,心里也踏实。”

苏建红跟大嫂和弟妹相处得向来不错,对两人的话也能听进去。

虽然这些说法有点毁她这个老实人的三观,但她还是认真地听,尽力吸收黑墨水。

魏家人很快发现,他们家老黄牛般的儿媳妇变了,变得好吃懒做还贪财。

感受最深的当属魏老太太,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过去这些活都是儿媳妇一手包办,根本不用她操心。

安心享了二十年福,再回来干这些活,一大把年纪的她当真苦不堪言。

有心想叫儿媳妇过来帮忙,可看着东屋小卖部时不时有村里人来买东西,她到嘴边的话还是咽下去。

挣钱要紧。

儿媳妇现在是财神爷,得供着。

在苏老四的不懈努力下,苏建红开得小卖部没几天便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也到了工地开工、学校开学的时间。

去年冬天跟苏建军出去干活的几个村民赚了钱,全村上下看在眼里。这个春节,不少人趁着来苏家拜年功夫,也提出想一块跟去城里打工。

都是一个村的,好些人还沾着亲,苏建军不介意带大家一块赚钱。

趁拜年去工地负责人家走了趟,问清楚公司开春赶工期、需要大量招人后,回村他就开始积极地拉人。

有老张和苏四的前车之鉴,这次他招起人来,比上次还要谨慎。

都是一个村的,也都知根知底。那些人懒、品性不好的,他一概找理由推了,只找了十来勤快又仗义的。

连带头批去的十来号人,苏建军手里管着的工人已经达到三十个,这已经是个小型企业的规模。

苏音都看在眼里,且对此乐见其成。

到工地上打工只是第一步,等熟悉工地上大概流程,又锻炼出管理能力,她完全有能力让苏建军出来单干。

工人找好后,过完年的一家人回到城里。

随着工地开张,旁边的饺子摊也跟着开张,家里几个女人也开始忙活起来。

去年冬天的收益摆在那,分红时刘金香就曾表示过,要将家里地转出去,进城来赚钱。她做事向来风风火火,过年这几天已经处理好地。

地包出去,以后他们就专心在城里发展。

对于这点苏音乐见其成。

平城已经开始拆迁,华国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也即将达到最高潮。未来十年,一批又一批的农村人都会或被动或主动的迁入城市,一个又一个的自然村只剩垂垂老矣的老人。

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着世间一切,浩浩荡荡地滚向前方,谁都无法阻挡。

而她所能做的,只有顺势而为。

与其被动迁入城里,不如在最开始时主动寻求机会,掌握先机,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刘金香和孟舅妈忙活饺子摊,不过这次,孟田芬却没有跟上。

趁着过年,苏音跟孟田芬好好谈过,问她是想房子分下来后开个小饭店,还是继续学服装设计。

出乎她的意料,性格柔顺、向来很容易满足的孟田芬选择了后者。

苏音万万没想到,她能在饺子摊步入正轨,日后生活已经可以预见的安逸后,选择离开舒适区,去一个未知的领域从头开始奋斗。

这种选择让苏音有些惊讶,不过更多的还是开心。

既然选择了继续学服装设计,那该有的文化课基础也得补。孟田芬已经四十了,这年纪才起步,时间只比年轻人更紧张,不能再浪费。

正好饺子摊打算加炒菜,人手本来就不够。刘金香过年回娘家,把早早下学的娘家侄女叫过来帮忙。

人手问题解决,孟田芬也安心留在家,做饭看孩子,顺便恶补文化课。

新年新气象。

过完年回来,家里大人们纷纷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新方向。

苏音这边自然也没落下。

她的目标有很多,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