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9章过年相聚(1 / 2)

加入书签

初一早上自然少不了饺子,在吃饺子之前也自然少不了压岁钱。

顾乔月和顾乔婉都领了张佩佩发的压岁钱,当然也少不了在顾乔月家暂住的司墨衍。

都二十四了还领压岁钱,司墨衍都觉得不好意思,但张佩佩却执意要给:“拿着,你在阿姨心里是小辈,小辈拿压岁钱是应该的。”

司墨衍只好拿了。

顾乔月拿着久违的压岁钱,只觉得鼻子都酸了。

多少年没有领过妈妈亲手包的压岁钱了啊。

记得小时候,张佩佩还说要一直给她们姐妹压岁钱到结婚,还说等她们结婚后,再接着给外孙外孙女包压岁钱。

可是自从那事之后,她就再也没有领过她给包的压岁钱了。

红包里是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在这个年代是很厚的压岁钱了,顾乔婉高兴的说要用这些钱买唱片,学习音乐和舞蹈还要学表演。

过了年顾乔月十八,顾乔婉已经十七了,这个年纪学习这些已经算是很晚了。

但是顾乔婉感兴趣,一家人也没人说什么,只是默默的支持着她。

年初一本来是要走本家亲戚的,不过张佩佩离婚后,就没有本家亲戚了,至于县城里需要走动的也都在年前全部走动完了,一家人就难得清闲的窝在客厅里看电视闲聊嗑瓜子。

当然,司墨衍还是免不了在别人都不注意的时候耍无赖占点小便宜。

一直到初二,一家人一起去石林村拜年,司墨衍留守看家。

县城距离石林村开车也需要大半个小时的路程,到的时候就已经早上九点多了。

两个姨妈家都已经来了,还有前来拜年的一些其他亲戚。

张家在石林村是大户,张老爷子在世的时候生了一儿两女。

儿子最小,就是张景旗,两个女儿分别是张张静兰和张静怡,当时的老张家还是地主,家境很好,两个女儿嫁的也好,都嫁给了周灵县姓王的地主,和姓梁的富户。

后来打地主,石林村张家捐了家产,也慢慢没落了,姓王的地主家为了自保,也捐了家产,也慢慢没落了,两家都渐渐成了农民。

只有姓梁的富户虽然也没落,但比是地主的张家以及梁家要好的多,后来就慢慢发展起来了,比张家和王家都发展的好。

一个富,一个贫。

即便是亲姐弟妹,富的嫌弃贫的也是亘古不变的。

不过在张景旗姐弟妹间还不太明显,等发展到张佩佩等人这一代,隔了一层关系,富的嫌弃贫的就显得更加明显了。

不过,姓梁的和姓王的是一个县城里的,关系走的近,渐渐的就变成了姓王的依附依附姓梁的。

而远在青阳县村里的姓张的,就被彻底孤立了。

可虽说是孤立了,但张景旗怎么说也都是他们这些小辈们的亲舅舅,年初二拜年还是必不可少的。

张静兰和张静怡两姐妹都七十多岁的年纪了,自然不可能过来拜年了,来拜年的就是梁家和王家的小辈们。

嫁到王家的

大姐一辈子一儿一女,分别是王凤和王珂。

嫁到梁家的二姐一共两女一儿,分别是哥哥梁如海,妹妹梁意梅和梁如梅。

其中,梁意梅嫁到最好,据说公婆都是退休的老干部,丈夫也在县政府上班,是一众一代不如一代的表姐弟们中过的最好,也最有话语权的。

屋里一众表姐弟妹围热热闹闹的围在一起说话。

这些年,时代变革的太快,在各种政策的变革以及之前的生产队变革之下,三大家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可因为他们自小养成的优越感,还是很看不上‘贫穷’的小舅一家。

尤其是对张珍珍和张思思姐妹,就更是看不上了。

这会儿围在一起就七嘴八舌的要给张珍珍张思思二人,以及二人的丈夫介绍工作。

除了梁意梅,梁如海的自我感觉最好,自认为在大企业上班,日子过的很不错,打着要帮衬表妹的旗号,就道:

“表妹,表妹夫,你看你们在家就种那几亩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要不去周灵县,我给你们介绍个打扫卫生的活儿?”

见几人都不搭话,他眼中闪过不屑,笑着继续说道:

“打扫卫生那活儿虽然说是累点,但一个月也能有十几块钱的收入,多少能补贴一下家用,改善一下你们的生活水平,你们可别嫌弃打扫卫生的活儿累,就是那活儿可是好多人抢破头也得不到呢。”

王凤在边上也立马就道:

“对对对,如海大表哥你在周灵县那边的大企业上班,帮忙找个打扫卫生的活儿还是不难的,

表妹表妹夫你们在家种地还不如去打扫卫生,这年头,脏不脏累不累的是其次,主要是能挣着钱,不然你看你们在家里一年到头累的不行,还挣不着钱,

瞧瞧你们这身上穿的,这都什么啊,这衣服,在我们县城就是扔了都没人捡呢。”

几人看着张珍珍等人身上的衣服,眼中都是一阵不屑。

黑布裤子,蓝布上衣,还都是自己做的。

现在哪里还有自己做衣服穿得,他们县城里的人可都是在商场里买衣服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