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追随(1 / 2)
车马声嶙嶙通过邺城主街,这么多辎重车辆同时出现,这是好多年没有的事了,居民们纳闷地从门缝看出来。
不是说打败北胡蛮兵了吗?为何还要起兵出征呢?莫不是要把北胡王庭都给灭了?
再一看行进在队伍中的还有一队胡人,他们更疑惑了。
这些胡人抓了不是应该都砍了吗?怎的还骑上高头大马看着倒像护起来似的?
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最后一辆辎重车辆驶出了邺城北城门。
…………
到了双方约定的地点,黑旗军停下列阵,穆多尔所在的部落达尔罕部余下的八千多兵将早就在此等候他们的王子,另有一些其他部落的高级将领也带了亲兵排在等候的队列中。
上万人的胡兵规整肃立,气势俨然,待到穆多尔驱马行到近前,随着一声口令,齐齐单膝下跪,口中高呼“恭迎王子!恭迎王子!恭迎王子!”声振苍穹。
穆多尔深知自己今日被一致推举继承汗位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父汗留下的继位书册,更多的原因是各部落为了平衡各方势力达成的结果,他决心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把这个汗位坐稳。
他坐在马上提气高声道:“众位叔伯兄弟,巴库图骄横跋扈,残暴虐杀,不顾道义攻打王庭,杀我父汗,致使我痛失父汗,诸位也痛失了家人亲友。
如今巴库图已被大乾军队所诛,但是他的儿子和兄弟还霸占着王庭,作威作福。
如今我穆多尔要杀回王庭,为父报仇,为死去的部族乡亲报仇!尔等要与我同去吗?”
“誓死追随王子!杀回王庭报仇!”
“誓死追随王子!杀回王庭报仇!”
“誓死追随王子!杀回王庭报仇!”
先是一个声音高声回应,后两声就是上万人的齐声高呼,呼声中带着悲愤,许多人热泪盈眶。
穆多尔一拉缰绳,身下马蹄高高扬起,伴随着马儿长长的嘶鸣,他扬声高喝:
“整队出发!”
卫靖冷眼看着,心里却不合时宜地想到了一个问题——成千上万的儿郎,张小娘子肯定可以选出三五个的吧?
……
张晓瑛不知道卫靖在操心她的婚事,她正对着王妃要她选的一堆皮毛发愁。
王妃的弟弟来接穆多尔的时候送来了很多物资给姐姐,其中就有各种皮毛,最多的是羊毛,她挑了最漂亮最好的出来要给张晓瑛做衣裳。
这孩子天天一身灰扑扑的袍子,作为北胡联盟目前唯一的公主,这哪能行,之前没条件,现如今东西都送到了,没道理还让孩子这么穿。
这次来的还有二十几个北胡的侍女,从三四十岁到十四五岁都有,原来的汉人婢女就留了两个,主要是为了方便王妃对外传话。
这些北胡侍女们围着王妃和张晓瑛说说笑笑,气氛热烈又温馨,张晓瑛猜测她们是在讨论自己适合穿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裳,毕竟刚刚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侍女已经帮她量过身材尺寸了。
王妃问她:“堇兰喜欢什么样的?阿姆让人给你做。”
张晓瑛能喜欢什么样的?她一个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虽然可以理解古代人民出于生存需要进行围猎,但是要她把这些明显是野生动物的皮毛穿在身上,心里还是免不了有负罪感。
她最喜欢穿的其实就是羊毛衫了,可宽松可贴身,保暖度十足,而且跟直接制成皮毛一体的袍子比起来,羊毛衫可适应的温度范围就大得多,有些羊毛料子的衣服,甚至可以在气温二十几度的时候穿着。
有谁会在气温二十几度的时候穿皮毛一体的袍子呢?如果有,那人不是身体有问题就是精神有问题。
但奇怪的是这个朝代羊毛不少,羊毛织品却不多见,更不用说在现代社会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羊毛衫了。
而在现代社会的历史上,毛绒线传到我国,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情,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照片里面,国人在冬天不是穿皮袍(里子是各种皮子,外面是绸缎或布)就是穿面袍(里外都是布中间絮棉花),肥肥大大,特别是小孩子,像一个个圆球。
而最先手工编织织毛衣的,是来华的外国人,慢慢很多有钱的较时髦的女性也开始学习手工编织毛衣。手工编织毛衣和丝绸等使用各种布料的衣物制作相比,有着很大的灵活性。
使用丝绸棉布等制作衣物从原材料到成衣需要3个过程:纺线、织布、缝制;手工编织毛衣只需要两个过程:纺线和编织,在编织的时候,除了毛线,仅需要几根细竹针。如果说梭织产品更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那麽编织更适合个人劳动。
另外手工编织毛衣的盛行曾经使得毛线工业迅速发展,就是在艰难的战争年代,很多民族工业都被迫停产,而毛线生产工业还是能维持产业。
而在当下的生产力水平之下,手工编织毛衣完全可以为广大的女性提供一条增加收入的途径,而且跟刺绣相比,对眼睛的劳损还没有那么大。
当然男性也可以参与,张晓瑛老妈参加的手工编织兴趣班里,其中一位老师就是一个帅气的小哥哥,他拿出来的毛衣花样每每都让人眼前一亮。
“阿姆,为何不用羊毛纺纱织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