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种地(1 / 2)
薛怀义自从换了身份之后,倒也有了正当的理由出入宫闱,那便是为武则天诵经。
武则天则一边享受着和薛怀义的风流快活,一边监视着朝野上下。
也恰如李旦所想,有了新欢的武则天,在任命李旦为安北大都护府的都护之后,对远在李旦的警惕也放松了许多。
安北大都护府设在了原来的突厥南牙黑沙城,李旦带着从各州府调集来的五万精兵驻守在此。
突厥虽已经臣服,但是草原上的部落反复无常,不得不防,设了都护府之后,便是对突厥各部的威慑。
但是李旦来到黑沙城之后,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只保留五千名常备军守城,还是各部轮番值守。
其他将士全部解甲归田,命人从附近州府调集了谷种、麦种和大量的农具前往黑沙城,在城周围开垦了大量土地,种起了粮食。
只是大唐士兵平日里就是农民,不征召的时候,也都是在家务农种田。
现在到了军队,又种起田来,让他们有些意外和不解。
甚至是李旦的忠实粉丝崔智聅、王孝杰等将领听闻了此事,也都摇着头难以理解,认为李旦这是在不务正业。
当然意外和不解的并不止戍边的这些将士们。
远在洛阳的武则天听闻了此事,也是十分意外,原本以为李旦彻底平息了突厥之患,一定会趁势树立威望,成为李唐宗室的旗帜,甚至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没想到,李旦竟不按常理出牌,将士兵解去盔甲,也不操练,而是改成了种地。
武则天虽然意外,但是心头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李旦只要不发展壮大到可以威胁到自己,武则天便不会再怀疑他、针对他。
所以李旦如此做派,倒是让武则天原本升起来的疑心又放松了下来。
不仅武则天意外,朝野上下,黎民百姓无不意外,甚至是失望。
白袍亲王威震北疆,这样的戏和说书已经传唱了许久,整个大唐也都传遍了。
现在李旦却变成了一个种地的田舍翁了,你说这戏还怎么唱下去。
百姓对李旦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
当然,这里面最失望的当属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一众宗亲。
他们眼见武则天的势力越做越大,大肆排挤李氏宗亲。
原以为李旦能借着平息突厥之患竖立起来的威望,成为李唐的旗帜,能威慑一下武则天及武家,现在看来是没有指望了。
李旦可没有顾及这些人的感受,他所做的一切自有他自己的道理。
李旦所做的这一切,自己乐在其中。
他不仅种了粮食,还尝试着种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瓜果蔬菜以及果树。
在古代种地既简单又困难。
简单是北疆土地肥沃,翻耕之后,撒下种子便可以长出庄稼。
困难就是没有化肥农药的加持,产量不高,又得靠天吃饭。
好在,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士兵们闲来无事,在李旦的带领下也是勤于打理,庄稼长势喜人。
突厥自从归降以后,全都老老实实的回到草原上放羊。
默棘连在姑姑阿史那猗娜和谋臣暾欲谷的共同辅佐下,倒也发展的很好,四下里安然无事。
李旦除了种地,闲暇之余,也经常带着士兵们前往突厥的北牙帐,招来突厥各部的首领,一起把酒言欢。
喝完酒后还拉着众人一起跳舞,唱歌,久而久之,李旦与突厥人只见就处出了感情,像是兄弟一般。
有时候,李旦甚是连大军都不带,就带着一队亲卫,就去了北牙帐,喝醉了就宿在突厥人的毡房中,对突厥人十分放心,毫无任何戒心。
李旦的这一做法,让突厥人对其刮目相看,也都投桃报李,将李旦看做了自己人,没有任何坏心思。
只是,李旦每次喝多了,阿史那猗娜都会将他带至自己的毡房,亲自照顾他。
好在草原上的女子性格豪爽,并不在意。
不过,李旦开始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后来竟然也释然了,理所当然的宿在了猗娜的毡房内。
时间很快就来至九月,早前种下的庄稼终于可以收获了。
李旦不顾自己的劳苦,又组织大军,奋战了半月有余,才将粮食收获,晾晒。
今年的收成超出李旦的想象,比预计的多了三成。
李旦又带着将士们在黑沙城中修建了好几个粮仓,才将收获的粮食全都贮存了起来。
等到粮食全部归仓,李旦已经被晒的黝黑,一点也不像个亲王的模样,不过整个人看起来更加健壮了。
李旦也感觉现在的身体素质,比原主的身体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再接下来,北疆寒冷的冬季就要到来了,一直要持续到来年春夏之交,天气才能变暖和,北疆的土地便不再适合种植庄稼了,播种的种子进入泥土也过不了冬季,所以土地只能闲置在那里。
李旦看着满满的粮仓,长舒了一口气,道了句:“来年就靠你们了。”
算一算日子,窦王妃要生孩子了。
窦王妃为了这个孩子经历千辛万苦,这一点,李旦是知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