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5、第 65 章(1 / 2)

加入书签

无疑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太子心里很纠结,但在景元帝灼灼目光的盯视下,只能据实交代,“廖三的身上有代表身份的印记,儿臣是怕……儿臣是担心镇北王得知消息后再让人深查廖三,徒惹不必要的误会。”

景元帝听他言辞之间对镇北王颇多忌惮,心下不由得不喜,“既然不想招惹误会,你就不该多此一举!朕告诫过你很多次,对于君淮,你就算跟他做不了兄弟,也要维持最基本的体面!还有,朕再跟你强调一次,君淮绝对不能在京城出事,日后万一若再出现这次的情形,你必须及时提醒他,你如果不方便,就立即告诉朕,知道了吗?”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太子连忙回道。

景元帝站起身,打量了一眼垂首跪着的太子,脑海中无声浮现出另一个儿子的身影,目光沉了沉,道:“近来你跟昌王倒是走得近了些。”

结党营私、私交权臣,是皇上的大忌,太子自幼经皇上教导,这处逆鳞他深知,闻言心头一紧,忙解释道:“儿臣与二弟曾一同在翰林院听方大儒讲学,二弟的两篇策论被不少侍讲师傅们夸赞,儿臣便偶尔找二弟议议策,交流交流心得,只我们兄弟俩权当闲聊,再无其他外人参与。”

景元帝神色舒缓地点了点头,声音里也带上些许欣慰,“昌王观政时间虽不如你久,但勤恳务实,你能多听听他的见解,甚好。像这次制衡地方大商的新规,就很不错,昌王应该也出了力吧?”

太子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想到父皇一向教导他帝王之道在于知人善用,转瞬就平复了心态,道:“二弟最初提出的设想虽有颇多不可行之处,但想法确是可取的。”

景元帝颔首,打了个手势让他站起身,语气随和道:“你对他倒是信任,一上来就敢采纳他的建议拟推新规。”

太子随着皇上的脚步慢慢往殿门口走,闻言脑海中念头飞快转动,斟酌片刻后回道:“其实也不算是头一次,公田所推行的查阅田契的法令,其实最初也是二弟提出的设想。此法确实查验收归了不少流失的公田,只怪儿臣监管不力,才会让那帮蛀虫欺上瞒下,做下那等恶行,真真该杀!”

景元帝不动声色嗯了声,“公田所的事,权当是给你的一次教训,你当好好反省,切不可在新规上重蹈覆辙。”

太子忙躬身受教,自觉机会难得,遂又道:“父皇,儿臣觉得公田所现行的法令并无不妥,不能因为主事官落马,就将法令也一并全盘否认,这时候还是应该尽快选派任命新的主事官,继续推行法令,绝不能让百姓觉得官府朝令夕改。”

景元帝侧头瞄了他一眼,不轻不重嗯了声,道:“你既这么想,稍后便也拟一份选任名单呈上来。”

太子心头一喜,赶忙应下,直将皇上送到正门外,目送人上了龙辇走远了才收回目光,脸色也陡然变得阴沉。

公田所那帮蠢货闯出如此大祸,险些将他也牵连在内。父皇既然知道了老二在新规上的功劳,那公田所这盆祸水,他也应该跟着分担分担才是!

无论他的初衷如何,从他口中得知的情况进一步印证了景元帝心中的猜测。尤其是江仲珽竟在很早之前就有份参与公田所事务。

而公田所在秦江府,罕为人知的地仙子之毒也出自秦江府,这未免太过巧合……

且回归到君淮中毒这件事上,抛却所有干扰,若事成,最大的受益者,无疑便是昌王。

昌王……

景元帝在脑海中默默复盘这一系列事件,恍然惊觉,昌王竟贯彻其中。

如今再回想他跟丁明媚赐婚的由来,景元帝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原来,这盘大棋早就已经开始了吗……

太子自认将廖三处理得人不知鬼不觉,谁知没瞒过皇上,更瞒不过江既白。确切地说,这根本就是江既白专门量身给他设的局。

“所以,你的一石三鸟,是他们父子三人?”明锦将自己一半的重量都压在江既白身上,听他揭开这张大网的全貌,当真小吃了一惊,“我还以为你的目标之一是容妃。”

江既白难掩得意地捏了捏她的腰,“她还不至于让我这般花费心思。不过,你说得对,昌王的城府和心计确实出乎我意料。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你会了解他如此之深。”

嗯,这语气,吃饺子都不用蘸醋了!

“不是我了解他,而是我了解他那种人。你忘了,我跟丁明媚可是一起长大的。”明锦扯起谎来面不改色心不跳,“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昌王怎么也想不到,他自认为借此机会一石二鸟除掉了容妃的桎梏,实际上蹦哒得越厉害,被你的大网束缚得越紧。皇上这会儿应该已经对他起疑了。世子这一手,小女子我心服口服!”

论哄人,明锦也当仁不让。

江既白被她夸得恨不得能原地跳起二层楼高,有尾巴的话能摇出一团旋风,这两天心口因为昌王而酿出的一缸老醋瞬间就发酵转化成了美酒。

“从此以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