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1 / 2)
“是啊,薛二公子。这书楼原是你的点子,如果没有二公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这么好的地方让我们这些寒门学子饱览群书。二公子真是我们这些穷书生的恩人啊!”
“就是,就是。我们这些人里头,大多都是家境贫寒,十年寒窗,笔墨纸砚哪一个不是钱?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家里头为了我们读书已经倾尽家财了,而我们却肩不能杠、手不能提,连做活帮补家用都做不到。如今有了这个书楼,我们平日里可以靠抄书来赚取一些铜板,多少也算是为糊口出了一份力。而且,抄书本身就是对文章加深印象的过程,又能在抄书的同时练字,还能赚钱,真的是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活计了。”
“可不是嘛,二公子,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选举了我们这些人,代表京中所有没有钱买书的寒门学子来像您表达谢意。”
“是啊,谢谢薛二公子……”
这些学子们越说越激动,薛虹今天才见识到什么叫做群情激奋。可是,他倒是觉得这里头有些蹊跷。
就算被大家知道了起书楼最开始是他薛虹的主意,可现在花真金白银盖这个书楼可是堂堂大清和硕淑怡郡主如意啊,他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真正把空想变成实际的人是如意郡主,怎么这些人不去谢如意郡主,反而都跑来谢他呢?
答案在薛虹与但笑不语的林如海对视几秒后变明了了。这又有什么难猜的呢?这些人本来就是林如海带来的,自然也是林如海跟这些学子们说了薛虹才是当初建议起书楼的人。
试想,这样一处民生工程兴建起来,学子们高兴,林如海有心抬高薛家在儒生们心目中的地位,稍加利用一下这份喜悦也就成了。淑怡郡主固然功不可没,可她是皇家之人,又是个女子,再怎么辉煌的名声对她来说用处也不算很大,倒不如借此机会抬高薛家,让人感激薛虹,这将会是薛家一门的荣耀,将来无论是薛益还是薛虹,都会因此事在仕途上得到好处。
只不过,如此一来,薛家算是欠了林如海一个人情了。
薛虹虽然从林如海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里就解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但是他很快神色如常,笑着接受众儒生的感激和称赞,不仅张罗了一顿丰盛的美食款待儒生,更是全程亲自相陪,与儒生们交流了些诗词歌赋、八股骈文还有科举场上许多有意思的事情。要知道,这帮儒生大多尚未考得功名,能得到身为举人的薛虹一两句话提点也是很难得的,更何况是陪聊了一整天?
及至晚间,薛虹亲自送儒生们出府。归家路途遥远的,薛虹还予了银两雇车马,至于这些人有没有动用那一块碎银子,薛虹不知道,只知道从那之后,薛家又一次在京城中声名大噪,以至于许多年后人们提起薛家还忍不住翘起大拇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且说薛虹送走了儒生,转身回府,向着还未回家的林如海行了跪拜大礼,深深叩首三回才道:“林姑父对薛家的大恩,薛虹没齿难忘。”
林如海捋了捋胡须,上前搀扶起他。不错,如此明白事理又懂得感恩,也算没有白白帮他一场。
“若是薛家没有你个孩子,我也倒不用替你们操这许多的心。我自知道你是个有造化的,所以才如此,只盼你今后平步青云之时,还能记得今日说过的话,记得我林家才是。”
“林姑父说笑了,薛虹心里十分记得林姑父的好,这是不用说的。”
林如海愈发满意,深深看了薛虹一眼便道:“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薛虹又亲自把林如海送上了马车,见马车驶远了,他才转身进门。这一夜,薛家父子三人因着白天发生的事情心中十分畅快,便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薛虹举杯道:“父亲,大哥,今日之事,我们薛家也算是又在京城这卷画轴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再往后,只要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只怕将来再也不会有人因为我们薛家是商贾出身而轻视我们了。”
薛蟠大笑,干了这一杯,却道:“我可从来没觉得咱们家经商起家有什么不好的。从前跟着父亲和平总管学习如何行商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天下万事皆离不开金钱二字。都说一个铜板就能难倒英雄汉,却不知道那些读书人穷清高个什么劲儿,真金白银到他们口中便是黄白之物,勤俭持家、锱铢必较这就是一身铜臭味。难道读书人不要用银子糊口的吗?今儿来的那些个,穷得叮当响,衣服补丁摞补丁还摆出读书人的架子,我可真是那只眼睛都瞧不上的。”
薛虹笑了:“大哥,你也不能这么说。虽然有极少数的读书人会摆谱,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读书识字学知识本来就是对人深有益处的事情,读的书越多,懂的事情也越多,积累丰厚的知识,见识也就跟着广博,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看待事物都要比不读书的人通透许多,也更加懂得道理,懂得生活的品位……自然,读书的好处可不仅有这些,若要认真说起来,只怕说一天也说不完呢。可见读书本身是没有错的,不是吗?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打着读书的名号侮辱斯文的人多了去了,难道也要怪书去不成?”
薛益点头道:“虹儿的话有几分意思。读书人向来讲究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