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六章 这年头谁不是秀才?(1 / 2)

加入书签

所以说贾政是一门心思希望宝玉能七岁考上秀才,十岁考上举人,十三岁就考上进士的主。你说他太过心高气傲也好,说他是疯子神经病也好,人家贾政就是这么想的。而且贾政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太过执着。

执着的人若是认定了一件什么事情,有的时候其实是挺可怕的。他一心希望宝玉能按照他想的那样去活,不承望宝玉小的时候实在是太不成器了些,不爱读书到了极点,就喜欢跟姊妹们和丫鬟们厮混在一起。什么调脂弄粉、斗草簪花,只要是姑娘家喜欢的事情就没有一样是他不喜欢的。

这把贾政这个气啊,每常一见到就要把宝玉好好训斥一顿,再气得狠了就要打板子。倒不是因为他不爱这个儿子,而是爱之深责之切,他不仅是爱,而且是太爱了,爱到在宝玉身上都加注了这么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期望,都有点魔怔了。

所以后来宝玉有了李知行的提点,好容易在学业上有了起色,贾政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只是一想起来他并没有按照自己想的那样,七岁就考中了秀才如何如何,心里就觉得很可惜,他总认为一个商人家的孩子都能做到八岁考秀才,你是我国公府的孩子,于是衔玉而诞有来历的,怎么可能做不到呢?

而这一年,宝玉自然也是如众人所愿考上了秀才,可是年纪上都已经十七岁了。迈说比不过神童薛虹,就连他自己十四岁考上秀才的亲哥哥贾珠都比不上啊。所以,这个秀才虽然值得高兴,但是在贾政这里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他倒认为这是宝玉一定能够完成的任务,没想到推迟了这么久,反而觉得心里很别扭。

但是贾母和王夫人不这么想,她们两个高兴得就差没蹦高了。宝玉考上秀才的时候是春天,那会儿皇太后虽然病着,却还能起得来床,没有那么严重。所以家里宴请亲朋好友排宴席的时候,贾母安排了许多烟花爆竹,贾府热闹得都快要被点着了似的。

这是之前发生的事情。冯紫英等人来贾府的这一天,其实是在七月左右,马上要开始的是乡试。乡试,就是秋闱了,每年八月份考试。众人等柳湘莲迟迟不来,又想起贾珠身子不好,这才引出了今天这么多故事。

乡试,就是考举人了,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打这儿起,各级管科举的朝廷相关人员就要很认真了,没有人敢在里头做手脚,被发现了那就是掉脑袋的大罪,全国的儒生们眼睛可都擦得亮着呢,儒生的地位就好像是现代的传媒似的,甚至比现如今的传媒力量还要大很多。

但凡是社会上或者是朝廷上有什么不好的、不合时宜的,或者是触犯了某一阶级的利益的事情,不管大小,只要让天下儒生们知道了,他们觉得不好的、不讲道理的、于礼不合的,准跑不了儒生们这通骂!

这些儒生的骂声可不同于现代网络上的键盘侠,人家使的是春秋的骂法,引经据典,说古论今,骂得那叫一个有文化。常有就一件事情儒生们纷纷慷慨激昂,奋笔疾书地在那儿骂,然后还有什么诗社之类的小集会,大家把所有人些的文章收集起来,专门选出那几篇骂得特别好的,找人抄出来满世界散,有的更是登在了邸报上。邸报这个东西很神奇,可以说就是当时的报纸,天天儿的有人快马传递,也有专门的人印刷传阅,这个就是官方统一的,在京城东华门外有个叫做抄写房的,就是朝廷专门管邸报的衙门。每天把京城发生的大事儿,或者截取奏折上的重要内容,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大批量生产,各处去送。若是有那个儒生的文章能上邸报,那可就露了大脸了。

还记得当初江南科场案吗?就是几年前康熙爷派林如海、张鹏翮等人前去江南调查的那一次巨大的舞弊案件,当时满世界的儒生都炸了锅了,这通骂!有些文章传到了康熙爷的跟前,就连康熙爷看了都觉得心里咯噔一下。骂得太厉害了!

所以从乡试往上,这就是正儿八经的朝廷科举考试了,谁也不敢怠慢,谁也不敢作假,尤其是轰动一时的江南科场案才发生六七年的时间,谁也不敢造次。

这几位小公子里头,有了秀才功名在身的除了贾宝玉、贾珠之外,还有大房的贾琏、秦钟和柳湘莲几人。

贾琏的学问确实是次了那么一点,机辩言谈他是一把好手,读书作文上就稍显逊色,资质不能同宝玉、薛虹等人相提并论,却是十分勤奋刻苦,再加上张家倾囊相助,凡是能动用的考科举的人脉都给他用上了,所以贾琏这考科举的过程算得上是最正常也最普遍的例子。他是六年前考举人落了第的,李知行见他火候不到,就按住了他韬光养晦几年,暂不参加科举,到了今年才说贾琏的火候到了,叫他下场一试。

秦钟呢,其实科举之路更顺畅一些。他也算从小读书,小时候可比贾宝玉有溜多了,又是个钟灵毓秀的孩子,家里虽然遭逢了一些变故,但一直都没有停下功课。后来也是有幸遇上了李知行这样的好老师,学问才突飞猛进了起来,是跟宝玉同时考过童生试的。

再有就是柳湘莲了。

前头说过,柳湘莲习武还成,读书作文倒也不是不能,就是比旁人,甚至比贾琏还要费劲几分。他又一门心思想要光宗耀祖,柳家几代几门就守着自己一个男丁,哪里还能等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