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两章合一(1 / 4)
虽然那北部的气候太冷了些,好多作物可能都种不了,这在多数百姓眼里也是无法接受的一件事,但是对于那些从北地归来的将士们而言,却是问题不大。
虽然那北地土著居民不多,但也还是有一部分的,他们在那里待了几年,也与人家打过交道,知道当地的百姓同样是种地过日子,虽然不能种稻子了,但是却可以种土豆、小麦,还有玉米,照样能填饱肚子。
而且这些作物又好伺弄,种起来可比水稻还简单,也不用担心不好吃,他们这次军中军粮有不少都是土豆、小麦加工出来的,听说是雍王府的世子带人琢磨出来的新吃食,原本土豆、小麦的味道只是一般,但是经过加工制成麦面、土豆粉啥的,再配上一些佐料,那味道让他们吃了恨不得将自己舌头也吞掉!
所以就算日后天天将这些的东西当主食,他们也吃不腻。
但也不止于此,他们这次去了那沙俄,见那儿的百姓日子虽然过得没他们精细,但也不算差,吃的都是那啥子的面包,和他们在街头买的馍馍不一样,家境富裕的会涂点黄油,他们也尝过,有点吃不大习惯,但味道也还行,等他们到了北地,也可以学着人家那样吃起来。
他们不是有多喜欢这样的吃食,只是发现这沙俄的日子虽过得不精细,但却都长得人高马大的,这让大清的将士们着实羡慕,他们多是穷苦出身,以前在家时都不一定吃饱肚子,不少少年还是入伍后个子才抽条,长在那些沙俄人身边就显得有些瘦弱了。
他们心里琢磨着,既然朝廷答应要分给他们不少田地,到时候他们也弄一个农场啥的,养上几头奶牛,让他们的孩子日后多喝点牛奶,他们在军中也听过报纸报道,那牛奶是好东西,能补身子长个!
这样他们的子孙日后也能长得人高马大的,不用羡慕别人。
事情发展得比弘晖先前设想的还要简单,对于大部分的将士来说,苦日子过多了,只要稍微许他们一些好处,就足以打动他们,而弘晖给出的可不只是一点点,是能扭转他们子孙后代的新希望。
当即这些将士们,不少人都做好了决定,等回到家中后,一定要让爹娘哥嫂们都跟着军队搬走,这次集体搬迁,朝廷还承诺了可以坐列车,官府不收车钱。
他们有把握能说服家中的亲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这列车,若是放在以前,搬迁去那么远的地方,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返乡的可能了,但是如今有了这列车就不一样了,只不过几天的功夫,就能回到京师,若是他们在那北地混得不好,大不了再坐列车回来便是,反正他们在家乡也没什么产业,几乎没什么损失。
原本官员还觉得这迁民之事棘手,没想到经过弘晖阿哥这么一手后,事情顿时就变得简单起来了,看到这么多士兵都踊跃申请报名,一个个都拖家带口的,只怕要不了几年,十四阿哥攻下的那块土地上就会兴盛起来。
至于弘晖阿哥许诺出去的那些东西,这些官员压根都没放在眼里,更不会特意在皇上跟前阻挠,反而是积极促成,但这件差事最后却不是落到弘晖手里头。
胤禩这几年沉默下来,虽还如以前那般面上总是挂着温和神情,但身边聚集的追随者却都散了去,而他自己似乎也对夺嫡之事不热衷了,竟学着胤禛也深居简出起来。弘晖不知道这个八叔在康熙那里是不是彻底翻篇了,但是很明显,康熙用胤禩还是很顺手,一般工部的工程都是交给了胤禩,这次也同样如此。
其实这件差事算不得什么好差事,虽然官府拨下来不少银子,但是建筑材料大多数都是从弘晖手头的几个工坊出来,胤禩根本不可能动这里面的银子,若不然很容易就被人察觉出不对劲,所以这差事是既辛苦又没什么油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胤禩拿到这差事,总比没有好,这朝中众人更怕的是被上面淡忘。
只要皇上肯给你派差事,好好将事情办下来,总会是有功劳和苦劳的,攒下来就成了升迁的资本,而若被皇上遗忘,一直坐着冷板凳,那才是朝中的尴尬人,而如今朝中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是这样的尴尬人。
胤祥一直与胤禛关系不错,当初他们二人都是追随废太子胤礽,而在胤礽“一废”期间,胤祥被牵涉其中,同样遭了康熙厌弃,虽然很快就被放了出来,但是在康熙跟前却大不如从前,这些年一直坐着冷板凳。
对于胤祥的境遇,四爷一直都比较着急,但是他自己都处于蛰伏状态,在康熙面前一直都是韬光严实万事不争的样子,又怎么可以为胤祥争取,而弘晖却将一切看在眼里,觉得眼下是个好机会,或许可以试探一下康熙的态度。
其实他觉得自己这个十三叔也是冤得很,明明当初“一废”的胤礽后来都放了出来,偏生他这个受牵连的人在康熙面前却是碍眼的存在,但是距离那件事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弘晖觉得康熙就算心底又介怀,也应该淡了不少。
胤祥在那次圈禁后,腿部就落下了顽疾,据弘晖所知是一种毒疮,时常复发起泡流脓,找过不少太医看过,但是想要根治却很难,只能仔细调理着,弘晖瞧着胤祥这几年不仅在康熙跟前不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