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朱高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1 / 3)
永乐十六年的初春,北京的霜雪融化,万物萌发的季节,一切的一切都在往好的趋向发展。
在渡过了艰难的冬天以后,老爷子的身体终于稍有好转,但也仅仅气色看上去好了些,没有像冬天一样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
这些日子来,朱高燨每天都在为老头儿号脉,根据诊断的情况,开出最合适的药方,在中医这方面上,他如果敢说自己是
无论他如何去诊断,最终的结果都只有一个:老爷子熬不过永乐十六年的冬天。
作为一个儿子,他只能尽量的去满足亲爹的心愿。
老爷子的心愿有四:其一,死后不被老朱责怪。
这个愿望已经达成,老朱如今原谅了他,毕竟不原谅也没办法,人都要死了,多少得给点宽容。
其二,找到建文帝,了却遗憾。
这个愿望也已经达成,建文帝已经厚葬在了西郊,这块心病终究还是除了。
其三,他死后,大明后继有人。
这个愿望也达成了,朱高燨表示就算大明没了朱棣,照样该怎么样怎么样。
如此,只剩最后一个心愿了。
朱棣是个念旧的人,在位十多年来,能让他念着的人差不多都死翘翘了。譬如曹国公李景隆、瓦剌部首领马哈木、建文帝朱允炆、好圣孙朱瞻基、原太子朱高炽……
不过,朱棣的老朋友里,还有一个人没死。
鞑靼部首领·北元汗廷太师·和宁王·蒙古本部的最高统帅·草原最后的荣光·不死鸟·阿鲁台。
阿鲁台,明王朝在漠北最强大的敌人,靖难首功的明军大将丘福,就败亡在了此人的手上。他曾被朱棣打的几乎全军覆没,但最终又率领着东蒙古的鞑靼部兴起,他也曾败在过瓦剌部马哈木的手上,但如今马哈木坟头草都两丈高了,阿鲁台依旧活跃于草原之上。
他是真正的不死鸟,凭借着强大的韧性,他熬死了自己在草原上的老对手马哈木。忽兰忽失温之战,明军大胜瓦剌,但最大的赢家不是大明,而是鞑靼。
在马哈木死后,阿鲁台率领着鞑靼部,迅速的统一了东西蒙古,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草原霸主,成了漠北唯一的王,气焰愈发嚣张,甚至有南下复元之意。
朱棣最后的一个心愿,就是在自己死前,把阿鲁台这个老朋友也带上。
根据老爷子那些老朋友的下场来看,和朱棣交朋友,是极为不明智的选择。
但作为儿子,朱高燨得尽孝。
他要帮着朱棣,在冬天来临之前,彻底铲除草原最后的霸主阿鲁台!
……
“你就是这么考验太子的?”
“哪个太子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文华殿里,朱高燨放下了手中折子,疑惑的看着夏原吉,“老尚书,咱们大明不缺钱吧?”
夏原吉点了点头:“当然不缺,在改革吏治与税制之后,尽管每年要发放大量的养廉银、以及开拓各省的建设,但国库之富裕远胜历朝历代,纵然是昔日两宋,论富庶也远不如我大明之国库。”
“既然不缺钱,让你筹备个粮草,有那么难吗?”
朱高燨眉头紧皱道,“老爷子今年冬天之前就得打仗了,远征不可拖至冬日,最晚季秋决战。季秋决战,那仲夏就要发兵,而我们不可能到了夏天再筹备粮草,今年春天,肯定是要把一切都安排妥当。”
“结果现在筹备了一个月了,你告诉我,粮草还没筹备到一半?夏老尚书,你是真打算混迹到开战才备好后勤啊?”
夏原吉无奈叹道:“国家不缺钱,不代表国家不缺粮。殿下应该知道,这两年天公不作美,各地的田赋都少的可怜,有些地方还得需要国库开仓放粮救济才行。”
“总不能说,就为了陛下打这一仗,便将各地的储备粮仓全都榨干吧,倘若真得调集各地的储备粮仓,老臣说句不好听的,万一逢上个大灾大旱,各省没有储备粮,天下,怕是要大乱啊。”
朱高燨冷声问道:“湖广荆襄,产粮大省。可我看这各省上贡的粮食里,湖广所上二十五万石,还不如河南或山东的一半,河南和山东产粮有那么多吗,你得给我一个说法。”
“湖广荆襄,土地肥沃,但地广人稀,故而引得人口流入。”
夏原吉解释道,“但这些流入的人口,大都是黑户啊,黑户是不交田赋的。在文院的逼迫下,湖广这两年彻查黑户,效果卓著,光是去年一年,湖广登记在黄册上的人口就翻了一番,但转化是需要时间的,想要把湖广的田赋规划在行政体系内,少说也得需要三五年的功夫。”
“北征的事能等三五年吗,老爷子的身体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能熬到今年冬天就烧高香了,你让他再等你三五年?”
朱高燨有些急躁,夏原吉默不作声。
他这个太子爷最近的脾气,确实是有些恶劣了。
既是因为政务太过繁忙,也是因为老爷子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也愈发忧虑。
良久,朱高燨声音沙哑,缓缓开口:“刚才,是孤着急了,夏老尚书,孤给你赔个不是。”
夏原吉不是偷懒耍滑的那种人,朱高燨交付给他办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