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蠢蠢欲动(1 / 3)

加入书签

() 随着建元帝禅位之事定下来以后,慢慢地传遍天下。

而天子脚下的京城百姓们,对此也议论纷纷。

也有些有心人似乎想浑水摸鱼,但都被五城兵马司的人盯上抓走了,这让京城浮躁的风气很快平定下来。

而不同于平民百姓们事不关己的议论,京城里有一部分人却十分躁动兴奋。

这群人不是勋贵,也不是文臣,而是宗室。

说来大周朝宗室存在感并不高,这与历代帝王故意防范有关。

本朝最德高望重的宗室乃是太子妃的外祖勇王,是建元帝的堂叔,宗人府的宗人令。

就是他,也并不掌握实权,只是因着有襄阳侯这个姻亲,外孙女又是太子妃,才因此在宗室独树一帜。

至于太子的几个兄弟,因为建元帝还没退位或者驾崩,他们还不算是宗室。

但是一旦建元帝禅位以后,他们的地位也要一落千丈。

别看朝廷众人称呼建元帝的几个儿子为几王,其实他们还真不是真正的王爷,顶多是个皇子身份的意思。

也唯独前太子,如今的义忠亲王是正儿八经的被封的亲王。

当然他们虽然未必没有争夺皇位的想法,但是如今大势已定,他们也只能想办法给自己挣得更多的权势。

其中以甄妃两个儿子为主,八王和十二王爷两人,他们心知大势已去,但经过身边有心人提醒,也有心给太子添堵。

但奈何建元帝跟吃了**药一样,对太子十分信任,全然不似对前任废太子,如今的义忠亲王那样防备。

所以他们便想着起码哄着建元帝给他们一些优待啊,不然从天之骄子,有望争夺皇位的王爷,变成一个普通的宗室换谁也受不了啊!

只是该怎么要好处,也是需要技巧的。宗室,便是他们两兄弟选的一把刀。

前头曾说过,宗室也想从明宣创办的学院分一杯羹,试图塞进一些宗室子弟,明宣和太子虽然觉得没什么,也给宗室子弟们留了一个口子,但建元帝却对宗室防范甚深。

他私下里曾叮嘱过太子,不许让宗室子弟在朝中为官,对此,明宣和太子自然只能遵从,不过针对宗室子弟的那一场考核竟是无人合格。

宗室子弟的不学无术出人意料,连太子都没料到这个结局,导致拖到现在求知学院中也没有一个宗室子弟。

外人却不知道是建元帝的要求,只以为这位太子对宗室颇有些偏见,考核才会如此严厉,所以这位太子在宗室中并不十分受欢迎。

要不是有太子妃的外祖勇王在,宗室早就闹翻天了。

可即使如此,勇王府里,除了老勇王,世子及其兄弟们都对太子颇有微词。

这次宗室串联,八王爷十二王爷知道这点以后,也想把勇王世子及其兄弟们拉上了船。

而老勇王听说最近身体旧疾犯了,无人劝阻的情况下,勇王的二子被八王给说动了。

老勇王前些日子就曾上书要请求让位给世子,然后将其他子嗣分出府去。

只是建元帝一直没有允许,后来老勇王身体不好,建元帝只是派太医给老勇王诊治。

到了现在,勇王府里,人丁兴旺是一方面,嫡庶子孙众多,摩擦也是不少,老勇王也算治家有方,但如今老勇王似乎随时都能去见列祖列宗,总有人坐不住。

如今勇王府是勇王世子当家,他对府中兄弟侄子们的心思了若指掌,但却只当做不知道。

他身为世子,将来定然能继承世袭的勇亲王,但其他弟弟侄子们,顶天了是个国公,连郡王都没可能。这是远枝宗室难以避免的。

而宗室又不能做官与世家大族联姻,像他的姐姐浔阳郡主能嫁给襄阳侯都是很少见的,宗室很难进入朝廷权力中心。

所以即使勇王世子知道底下的弟弟侄子们各有谋划,身为长兄,他也不能说什么。

若是他们能闯出一片天地,他再接手也不迟,毕竟同样是皇家子孙,却只能落到混吃等地的境况,就算是他,也是满腹怨气。

但若是不成,顶多治他一个治家不严的罪过,再说现在父王老勇王正在病榻上,他不相信皇上和太子会痛下杀手。

打定主意做两面派的勇王世子,也有意无意的把消息拦在老勇王门外,坐视嫡亲的二弟的动作。

只是勇王世子没料到,他的小儿子对此倒有不同的意见,勇王世子的小儿子名为徒显谆,只看名字就能瞧得出他与太子是一个辈分,不过辈分是辈分,他实际上与明宣差不多大小。

昔日明宣还仅仅是七王世子时,在宫中与众王孙公子读书时,与徒显谆也有一番交情。

只是后来明宣创办了求知学院,徒显谆又没有通过那一场祖父为宗室子弟求来的,关于求知学院的考核,所以准备再读一年书,来年就要报考。

这些日子徒显谆虽然一直闭门读书,但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忽然听说圣上要禅位给太子,而昔日的小伙伴兼堂侄也要成为新任太子,落寞的同时,也有些兴奋。

徒显谆年龄虽然也不算大,起码还未成亲,但他也并非寻常同龄人一样无知。

他知道自己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