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风寒(二合一)(2 / 3)
照宫规,举凡这个年龄的宫女,是要重新再换一次名籍的。
是故,年初六那日,尚宫局便派了人来,替红药换了一副新的腰牌,并重新登记造册,还予了她一套银头面。
说起来,这也是宫里的规矩,凡年满十三岁的宫女,便有了被天子临幸的可能。
于是,临去之前,那女史冷冰冰打量了红药好几眼,淡声道“以后好生当差,忠君效主。”
红药哼哼哈哈地应了,根本没当回事。
她比旁人多活了一辈子,自是知晓,这所谓的“忠君效主”,莫说是她,便连那生得天仙一般的红杏,前世被人传得都快晋为嫔妃了,到头来不也还是一场空?
细想来,这也不过一个名头罢了,实则却是绝不会发生的,究其原因,还在建昭帝身上。
原来,当年他尚未立太子之时,先帝曾幸过几位宫娥,巧的是,有一名宫女居然就此受了孕,又因生得甚美,遂被提至昭仪位份。
这原也没什么,先帝时并不只她一个宫女晋位的。
只是,这位底层爬上来的昭仪,野心却是不小,竟暗中勾结了几个嫔妃,妄图算计彼时还是皇后的李太后,更连带着要把建昭帝一同害死。
当然,她们的陷害最后都落了空,反倒尽皆身受杖刑而亡。
只是,自那以后,建昭帝便对宫女极为冷淡,总觉得她们不可信,平素亦不喜其近身服侍,而前世的建昭朝诸嫔妃,亦无一是从宫女提拔上去的,可见其执念之深。
至于红杏身上的那些传言,在重生的最初,红药还是信的,然而,经过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再加上最近她也时常动脑子,学着徐玠的法子,将前世今生结合起来看,她便觉着,只怕那所谓的“从宫女到宠妃”的传说,并当不得真。
至少在建昭朝,这种可能性是极其微小的。
以她在乾清宫亲眼所见,建昭帝对宫女的态度,实在堪称冷淡,便连红药这个被他亲自调派来的,亦根本近不得身,更遑论假以辞色了。
倒是那些内侍、小监,极得他的信重与宠爱,远的不说,吴承芳便是现成的例子。
如今,这位小吴公公可是越发地炙手可热,因他“不慎感染风寒”,病重卧床,建昭帝不仅不肯将他挪去外安乐堂,更有甚者,竟还请了好几名御医给他汇诊,这其中有一名御医因开的药方子过于凶烈,被陛下斥为“虎狼药”,当场便命其卷铺盖回老家种田去。
此事不知怎么传至朝堂上,便有不怕死的言官,也不顾这大节下的好日子,竟还专门上了道奏疏,拿着前朝几个昏君说嘴,最后还劝诫天子“勿因内误外”。
大过年地被人谏了,建昭帝倒也没生气,还将那言官请进乾清宫,和颜悦色地对他道“御医乃是天家之医,说白了,朕的生死便系于彼手,难不成爱卿的意思是叫朕养着这些庸医,到头来再叫他们把朕给治死?”
这话直是诛心至极,那言官被堵得说不出话来,只得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建昭帝此时便又大展明君风采,不但未曾申斥这名言官,竟还赏了一盘金银并两名美姬,赞他是“朕的直臣”。
据说,从那以后,那言官的后宅就没安宁过,大妇与小妾乌眼鸡似地见面就斗,此是后话不提。
不过,仅就此事便可看出,吴承芳在天子的心里有多重要。
也正因此,红药对这所谓的换籍之事,亦是无可无不可,照旧过她清闲日子。
说来,吴承芳落水之事,似乎并无旁人知悉,红药猜不透建昭帝是否知情。其后不久,红药有一次听内侍闲聊,道是那被革了职的御医,最擅妇人科,原先一直给六宫嫔妃瞧病来着。
闻听此言,不知为什么,红药便想起了这些年来总是滑胎的各位娘娘们,总觉着,这里头怕还有别的因由。
除此之外,乾清宫并无大事,众目所瞩之处,仍旧是那位“生病”的小吴公公。
从岁末至正月,红药几乎不曾与他打过照面,只听说吴承芳一直在屋中静养,一应药食皆有专人服侍,吃穿用度亦皆有常若愚亲自过问,简直比主子还要金贵。
至于陈长生,红药却是见过他两次,只每回皆是匆匆一瞥,眼见得他去了吴承芳的住处,却不知其详情,亦不敢暗中查探。
她便旁敲侧击地向小宫女打听,倒是得来一些消息。
据说,陈长生每每探望吴承芳,那屋中皆会传来哭声,也不知是谁哭。而待他离开,吴承芳皆会送到门边,遥望他行远再行回屋,其态度之客气,一如他客气地对待每一个前来探望之人。
红药便有点迷惑。
依徐玠推测,吴承芳落水,泰半是陈长生在搞鬼,只是,吴承芳似是并不曾相疑,仍旧待他如初。
“嗐,你信他的鬼!这厮演戏呢,一个两个的,都是戏精。”月华如水、夜空澄静,徐玠那公鸭嗓子压低几分,听来倒也不曾煞去这上元良宵。
上元节当晚,红药与徐玠如期见了面,而当她问及此事时,徐玠便是如是回答的。
是夜,大雪初歇、微风拂面,是个难得晴朗的冬夜。
因皇城要放焰口,大半个京城的百姓都聚在了城外,虽天气仍旧寒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