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洛阳城内(1 / 2)
洛阳。
未来的东都洛阳,未来的神都洛阳,所有国人心中的大唐盛世一个是在贞观之治的长安,另外一个就是在迁都后的洛阳。
其实洛阳早在隋朝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了。
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周围的地势地形结构非常复杂,而这复杂的地形可以很好的保护长安城的安全,所以很多朝代很多皇帝会选择定都在长安。可是呢,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只是依靠关中的粮食生产已经不足以满足长安城的人口需求了。
所以在隋朝的时候,那位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开始开凿大运河,希望能够解决运输的问题。
当然了,隋炀帝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样的标准。但是他曾经下令开凿的大运河,在那时候确实因为苦役而造成民怨载道,对于后世来说,确实莫大的功绩。
大运河解决了南粮北运的为题,基本上和后来的铁路差不太多。只不过呢,大运河的航道只能到洛阳,洛阳以西就比如长安,还是要用陆路来运输。所以隋炀帝选择了迁都洛阳,所以未来的武则天也选择迁都洛阳。
不过此时的洛阳,刚刚经历过隋末战争的影响,并没有像是以前隋炀帝时期和以后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那么繁荣,人口数量减少了许多,经济也没有十分发达。即使这样,洛阳城还是全国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隋炀帝的迁都重新规划了洛阳城,使得这个城池外圈周常达到了27公里,占地面积达到了47平方公里。洛阳城有十二个城门,其中西北边的定鼎门非常有名,就连玄萌这个历史渣都知道。
从洛阳城内的皇城端门到洛阳城的城门定鼎门,南北贯通的九公里大长街就是天街了,期间还跨越了洛河。
这还是玄萌第一次没有跟随着长辈们来洛阳城,看到定鼎门的那时候他就兴奋了起来,甚至还给李承乾吹嘘起来洛阳城内是多么的繁荣,天街是多么的壮观。殊不知,人李承乾早就来过洛阳城内了。
而且李承乾对于洛阳城的了解,还比玄萌多得多。
“隋炀帝之所以会把这条街叫做天街,是因为天官说这条街是在昴、毕两星宿之间,是日月星出入的要道。这个中轴大道遥对天阙,经过银河天汉(洛河),直至太微城紫微宫(皇宫)。”李承乾一边给玄萌科普着,一边把随身的包裹递给城门守卫进行检查。
守卫们看到来自玄萌那谛音寺的读碟,加上李承乾一行人的衣着就看似不菲,很快地就放行了。
玄萌虽然特别想沿着天街走一趟,但是单程就九公里实在是有点超出他的步行距离范围了,就算是坐上马车一个来回也要不少时间。玄萌此次是有任务在身,他还要去看看那些被黄大仙们推荐的厨子呢。
定鼎门出门左拐向着西边走过两个坊,就到了西市。
洛阳的西市因为靠近定鼎门的关系,相对来说还比较繁荣。而且南市和北市更多交易贴近居民生活的产品,西市上有许多洛阳城以外运来的东西,算是一个对外贸易市场。这大概是从隋炀帝时期继承下来的一个习惯吧。
隋炀帝那时候曾经在定鼎门附近设立了一个四方馆,分别有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四位使者用于借贷各个藩国使者,处理互市贸易等等事物,还经常在这里举办大型的集会。
这就造成了西市大概是个对外出口的市场,也会使得这里生意人交易的东西种类比较丰富,饭馆们经营的项目也比较多,许多饭馆还有各种稍有的调味料。
到了西市后,坊内的道路没有那么宽敞,李承乾和玄萌也就从马车上下来了,一起步行在西市的街道上。
玄萌动了动自己的鼻子,使劲儿嗅了嗅空气中那些美食的味道。
那是在谛音寺闻不到的肉的味道,实在是太香了啊~
玄萌一路走一路闻,就像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从偏远山村里走出来的少年,引来了路人的频频围观。
这时候就体现出李承乾的聪慧了。李承乾为了怕玄萌的小光头引来更多的视线,还丢了谛音寺的脸,说不定还会给谛音寺的僧人们多了一个六根不净不靠谱的形象,李承乾出门的时候带了两个斗笠,他和玄萌一人一个。
这样至少只是玄萌的动作过于夸张有点显眼,而不是小和尚想偷肉吃那般引发议论了。
玄萌闻了好一会儿,口水都快滴出来了,但是很快他想到了什么又叹了口气。
唐朝的烹饪水平确实已经不错了,除了煮还开发了各种烹饪方式,但是……但是没有孜然没有辣椒没有酱油,感觉缺少了灵魂啊!
“萌可是有什么不满意之处?”
出门在外斗笠都带了,李承乾怕别人看出来玄萌的和尚身份,肯定不能直接叫他‘小法师’,而李承乾也不愿意直接叫玄萌的法号,便直接单字称呼玄萌。
玄萌刚刚在马车上听到的时候已经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现在再听稍微有那么一点点习惯了。
萌就萌吧,只要不叫萌萌,一切都好说。
玄萌一行人按照黄鼠狼大仙给出的店铺名字找了过去。
走过去的那个路上,诱惑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食铺那种‘饭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