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这个臭小子!(1 / 2)
因为温淳现在成了那两座城的县令,这事是他的职责所在,自然应该是他先开口。
而且这次回来,他也是想将他的想法告诉皇上,想征得皇上的同意的。
“回皇上,信阳城的百姓留下来的多数都是非常穷苦的百姓,正所谓救急不救贫。
朝廷继续用银子和物资救济,也解决不了百姓的贫困的根本。
那些原东陵百姓之所以人心不安,是因为他们此刻生活不安。
下官认为应该想办法让百姓安居乐业,脱离贫困,那样那些本来是东陵国的百姓的心就会安定下来了。
而对于那些穷苦百姓来说,最大的帮助无非都是有瓦遮头,有地种粮!
下官认为现在信阳城的田地朝廷还没有开始发卖。不如就全部都不拿出来拍卖了,直接分配给信阳城落户的百姓耕种,朝廷再按人头征收赋税。”
皇上捋了捋胡子:“纳兰国的田地都是由朝廷统一发卖的,这样,朝廷就会有一大笔银子进账。
直接全部分配给百姓的话,朝廷就会少了一大笔银子了。”
皇上也知道直接分给百姓,人心就安了,土地是百姓的根!有地了,他们才能落叶归根。
分田到户是慧安郡主提过的,他觉得主意好,但是许多大臣都不同意。
皇上便决定在新得到的城池挑选一个县部分实行,皇上也是因为国库实在太空虚了!
“皇上,这分田到户的事在江淮府和南旸府,还有那些赢回来的城池,都有试行!下官特意和那边的地方官员都联系了一下,效果不错。暴乱分子里,没有那些县的百姓。所以下官认为,这次信阳城,应该全面实行分田到户。分完后剩下的田地全部归入皇田,请长工来种。
如此虽然朝廷少了一笔银子,但长远来看,却是省下不少银子。
第一百姓自力更生,可以减少救济的银子!
第二皇田多了,如此东南边境的士兵们的口粮就有保障了!”
皇上看向温暖:“慧安郡主你觉得全部推行分田分地到户现在可行吗?”
温暖笑了笑:“皇上忘了吗?臣女之前就提议过了。”
皇上想到了之前慧安郡主的话。
她说在粮食供不应求的时候,粮食是非常重要且有价值的。但是亩产千斤的粮食已经出现了!纳兰国的田地足够整个纳兰国百姓食饱,甚至有存粮了!这一年一年的存粮多了,粮食就会便宜了!
地主靠田地得到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少!
如果技能学院建成? 反而是那些经营小作坊,做小买卖的人越来越富有。
纳兰国的未来定然更加繁荣昌盛。
粮食不赚钱了,那些地主就会起心思? 想着转行做生意。
毕竟地主的收入远远是比不上富商的!
虽然有大部分地主本来都是富商。
粮食不值钱? 不如卖了套点现银做买卖。
国库那时候已经充盈,再颁布政法? 拿出银子征收土地,然后再分给农民百姓耕种。
这算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这一切都是想象,现实如何? 未来如何!
没有人知道,但皇上觉得是时候开始推行土地的改革了!
成了? 这事是他开始的。
那以后他就是名垂千古的帝王!
失败了? 捅了篓子了,收拾残局的也是十七皇弟。
她媳妇的主意? 他来收拾也是应该的!
于是皇上一锤定音:“好!那便整个信阳城都推行分田到户吧!温爱卿觉得具体应该怎么推行。”
温淳拱手道:“回皇上,微臣除了分田给百姓? 还按人口分给百姓宅基地,旱地? 树林? 山头,鱼塘这些都分到村子里? 让一个村的村民统一打理,朝廷不是打算建设一些技能学院.......”
温淳细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温暖偶尔补充一下? 这是她大哥的机遇!
信阳城若是在大哥的手底下做好了,那便是天大的政绩。
他日,他调回京时,一个四品的官员是少不了了。
皇上抚摸着胡子,认真的听着。
温淳的打算是? 由官府派人下去,以村子为单位,教那里的百姓一些技能,就像有鱼塘的便养鱼,又山头的,便种果树。沙地多的,便种红薯。
然后再邀请一些富商过去,在那边建设各种作坊,收购百姓们的农作物出产。
朝廷也出银子在那些地方建一些作坊,增加国库的收入,同时也能给百姓提供一些活计。
只有百姓有活计做,忙起来,那就没有穷到等人救济的!
皇上听完后点了点头:“温爱卿写一份详细的奏折上来,朕和其他臣子讨论一下。”
这个提议是很好的,当然这些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
也事关以后国库的银子分配问题。
这时,李公公走了进来,站在门外,对皇上眨了眨眼。
这是两人说好得暗号,那些菜式都准备好后,李公公就进来提醒一下皇上。
皇上看见李公公眨眼,不由挺直了身体。
然后他看了一下日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