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换房(1 / 4)
第505章 换房
2月20日,正月14。
卢湾区,1945年上海置卢家湾区,1947年改称卢湾区。
还好改名了,要不然就跟卢家湾重名。
不过现在的卢湾又跟陈凡小说里的生产队同名?
陈凡觉得自己发现了华点。
卢家湾有卢湾之资!
咳咳,畅想一下。
回到现实。
卢湾区成都南路这一片有很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石库门」。
首都的四合院人尽皆知,潮汕的四点金也有人知道,都是四四方方围起来的院子。
而上海的石库门,了解的人却不多,其实这个石库门建筑,也是一种「合院」。
进门是天井,套在四合院便是一进院……中间的那块空地。穿过天井是客堂间,也就是客厅。从客堂间往里,又是一个更小的内天井,最里面便是灶披间。
其实就是厨房。
在院子的左侧,一般还有前后两进丶上下两层共四间厢房。
若是再大一点的石库门院子,会在右侧再添一座厢房楼。
再大一点的,便按照厢房丶院子丶厢房丶院子……这个格局依次排开。
房子外墙和院墙共同组成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然后许多这样的院子紧紧连在一起,便是百年前宁波商人开创的石库门「联排别墅」。
「呐,你也是老上海人了,还是王干事带过来的,父母也在黄浦那边街道办工作,我肯定不会骗你的啦。」
一位五十多岁丶穿着一身中山装,外面套一件棉大衣的大叔,对着安全说道,「不可否认,我这个房子确实是小,可以说是全上海石库门房子里面格局最小的,可是麻雀虽小丶五脏俱全啊。」
他说着便往里走,「你看看,进门就是天井,关上门就是独立的小天地,还不影响采光,多好!」
安全跟在他身后,仰起头看了看天空,忽然有种自己就是「井底之蛙」的感觉。
这个天井,他真就是一口井啊!
院墙横宽不过4米,进门不过两米便是客堂间的门,天井面积8平米有没有?
恕他孤陋寡闻,这么小的天井确实头一回见。
大叔还在往里走,「咯,你看看这个客堂,别看他窄,可是深度够啊,有5米多呢。……」
他一路介绍着过去,陈凡也在后面跟着。
别说,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客堂间深处有一个小小的转角楼梯间,穿过楼梯间,便是比前天井更小的内天井,然后便是厨房。
厨房还不是小小的一间屋哦。
石库门对空间里的利用可以说是非常到位。
即便只是一小间灶披房,也在上面起了一层「亭子间」,再往上还有一个布置有序的晒台,亭子间和晒台可以从二楼楼梯间和第三层阁楼的一条80公分宽的「天桥」穿过去。
上到二楼,前边是两间小厢房,都不到10平米,往后走便是厨房上方的亭子间,面积也只有7丶8个平方,可以当书房,要是不嫌小也能做卧室。
再往上便是阁楼,阁楼顶上有个老虎窗,面积与一楼的客堂间和二楼的两间厢房一样大,只是高度很低,除了屋脊有三米多,边缘处最矮的地方还不到一米,不适合作为正常房间使用。
通过阁楼处的「天桥」,或者楼梯间的梯子,便可以直通亭子间上方的晒台,也就是晾晒衣物的地方。
楼上楼下一圈逛下来,陈凡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装修方案。
这种改造很简单,梦想改造家看多了,随便一个老观众都能画出几张这种老破小的改造图出来。
不过买房的不是他,最终还是要看安全自己怎麽想。
(完整的小型石库门结构图,图后面那条长屋脊的部分就是厢房,上下共有四个大房间,砍掉厢房就是丐版石库门)
回到前天井,大叔卖力推销自己的房子,「虽然没有正经的厢房,可是总价低啊,还是正儿八经的『独门独院』,回到家里大门一关,跟别人都没关系,不像跟别人挤一座屋子的那种,厨房都要共用,干什麽事都不方便。
这样的房子可不好找,你不信问问王干事,要麽是只能换一层房丶甚至一间房的,要麽是一整个大院子,贵得要死的。像我这样的房子,绝对是独一份!」
王干事在一旁背着手看着,笑笑也不说话。
他是卢湾区这边下属街道办房管所丶主要负责这一片的「换房员」,所谓的换房员其实只是老百姓给他们起的头衔,单位里根本就没有这个职务。
长期以来,许多老百姓都有「换房」的需求,无论是因为各种原因想以大换小丶还是想搭点钱以小换大,房管所那边几乎每天都有人去打听消息。
久而久之,便有了「换房员」。
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给领导们减少麻烦。
嗯,需求得不到满足,可不就得去找领导麽。哪怕只有极少一部分,这基数一大,也够领导烦的。
所以单位里便特意安排专人,去帮老百姓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
其实就是把需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