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软文(3 / 3)
至于函授老师,便从作家会员和《江南文艺》杂志社编辑中去挑选。
如今整个江南省作协分会共有会员219人,除了陈凡之外,基本上都是十几年前入会的老人。
这些人自然有资格给那些文学青年做老师。
陈凡便根据何青生的建议,从中挑选一部分人,作为各个地区「分校」的老师。
其实就是和江南大学在云湖地区的函授点差不多,区别在于他们函授点的老师是本校派过去的,而作协函授中心的老师是从本地挑选。
这样一来,便能将本省的学员分割到各个地区,包括省城地区的,也由省城分会去负责,省函授中心就可以专心接待外省学员,有力地减轻老师的负担。
有了老师和教材,下一步需要解决的便是「教室」。
还好,因为是函授教学方式,不需要准备常驻教室,一个学程为一年,一年安排一两次面授课程足矣。
就算人数多,也可以分批进行,一个月分四次,一次拉500人,一年就能搞定两万多人,而且还有各个地区分会也可以用起来嘛。
到时候文化宫丶省城大礼堂都可以借用。
再不行去江南大学丶江南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也能借用大教室或礼堂,所以教室这个问题也好解决。
最后便是招生和学员管理。
如果在后世,招生肯定要打GG,比如几年后的温州《文学青年》杂志,就是在文汇报上做了GG。
可是现在还没有GG这个东西,最早的商业GG,也要等到半年多以后,在79年1月28日,由上海电视台播出。
所以这时候直接打GG是行不通滴。
怎麽办呢?
没关系,不能打GG,但是可以写新闻!
于是陈凡刷刷写了一篇新闻稿,大谈特谈江南省作协分会开设了「文学创作函授培训中心」,开设这个函授中心的意义是什麽丶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什麽样的便利,又有哪些知名作家会亲自授课。
然后便是报名方式丶报名人数等等。
于是一篇既能挣稿费丶又能做宣传的GG软文就此诞生!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