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阁老和匠官(2 / 3)
抢在学弟之前,将其到了嘴边的话给按住,开口安抚道:“你要明晓,朝堂之上不一定比的就是位子坐的高低。便说如今这文渊阁里,你能说就是任阁老一人独大,事事以他为主?若是如此,高仰止便不会在今日,没有旨意的情况下,就能提前入值文渊阁了。”
王信陵忽的安静了下来,少顷之后眼前闪着亮光。
等他抬起头来,脸上已经是露出了一抹笑容:“宫里是要在文渊阁里保持平衡!任阁老掌总文渊阁,但有先生和高学长在,便不可能让文渊阁成为一言堂。而先生和高学长又有殿下信重,朝廷里的事情亦可放心。”
白玉秀点点头,却又摇摇头:“还有一样事,你大抵是忘了。”
“还有一样事?”
年轻的知事官脸上露出了茫然。
白玉秀解释道:“朝廷如今要推行新政。而新政起于何处?看似任阁老是总领文渊阁,但新政之下,他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又会有多重,你可曾想过?新政推行,天下会有多少骂声起。
今日文渊阁里,先生和学长那般礼待任阁老,便亦是知晓此间之事。说是敬重,倒不如说是先生和学长对任阁老的感谢。”
王信陵嘴巴张开,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白玉秀伸手指点在王信陵的额头上,轻笑摇头道:“你当春风学长不知庆阳府的事情?
数月前,朝中诸多奏章,都有抄录,送往春风学长处,这是太孙殿下的意思。早前,便已经有了今日文渊阁的事情注定
你我二人,在先生和春风学长跟前,还有许多要学的东西啊。”
白玉秀最后一声感叹。
似乎是在表达自己的官场经历浅薄,又似乎是在感慨着自己何时,才能如春风学长一般,从帝国最年轻的封疆大吏,一步跨进文渊阁里。
王信陵眼神已经彻底迷茫。
此刻所有的听闻,实在是让他一时间难以消化。
最后,只能是带着一丝纯粹的憧憬,转头侧目看向那窗纸后面,朦朦胧胧的文渊阁正堂。
……
拂晓初升。
应天城里新的一天缓缓到来。
今日里,能走进午门的在京官员,已经少的可以用稀稀拉拉来形容。
六部五寺三法司的堂官还算整齐,可到了
穿过了奉天门,官员们往今日朝会的华盖殿而去。
这时候便有让人能忍俊不禁、捧腹大笑的场面出现。
前岁才被提到从三品位置的上林苑监,今日里入宫参与朝会的官员,却是在一众官员里显得最是整齐。
满满当当的一大帮子人,在穿着一品仙鹤大红袍、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的带领下,活像是大明朝第一衙门一样,昂首挺胸,与周围的朝中同僚显得格格不入。
礼部尚书任亨泰在文渊阁当差,吏部尚书翟善还在太医院养病。
走在文官头前的,便只有户部尚书郁新、工部尚书王儁二人,往后才是都察院和通政使司等衙门的正印堂官。
袁素泰不前不后,便只是默默的领着上林苑监的官员跟在人群中,目光却是不时的向着周围打量。
随后,袁素泰定睛看向人群中间的另外一群和朝中官员格格不入的人。
是以大匠官张二工为首的那帮匠人入官的人。
七品青袍的张二工和一帮九品绿袍的匠官,在人群中,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们的身份来。
有些不修边幅的模样,官袍一件件的还带着压痕,表明了他们平日里基本是很少会穿上官袍的。
黑黝黝的脸颊,布满伤痕和老茧的手掌,分明穿着官袍,却又没有帝国官员的样子。
袁素泰侧目看向身边的上林苑监官员。
对方便当即挪着脚步到了张二工等人身边。
少顷,张二工便显得有些诚惶诚恐的带着自己手下的匠官们和上林苑监的官员融为一体。
张二工此刻很是紧张,眼前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身上那一水的仙鹤大红袍,让他只是看着便有些喘不过来气。
但他又对明明穿着仙鹤大红袍,却又不曾走在最前面的袁素泰,感到一丝好奇。
袁素泰则比张二工更加的从容,轻声道:“听闻大匠师近来在三地频繁往来,很是辛劳。国朝之事不计其数,大匠师还是要多多顾好自己的身体。”
如此贴己的话,又让张二工好一阵的手足无措。
张二工忙忙碌碌的拱手,低着头小声道:“下……下官谢袁监正挂念。只是事情太多,今日不做,明日便要多做,就会更累。”
袁素泰脸上露出意外,看了一眼身边同样面露意外的上林苑监官员们,不由哈哈笑了两声:“朝堂上,能这么直接说累的,也就只有大匠师你了,也唯有你有资格说这句话。”
张二工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是不停的点着头,又觉得这样不好,便开始摇头。
袁素泰目光转动,将话题引开道:“听闻……大匠师的蒸汽海船,快要弄好了?不知那新的海船,到底能有多厉害?”
一提到专业上的事情,张二工的双眼顿时放出了亮光。
他回答的语速也快了起来:“回监正,蒸汽海船再有两月便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