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英语培训班(她用温柔包裹着矛盾,用智...)(3 / 5)

加入书签

红灯区我都没逛过,唉,到了异乡更思亲,看着那些妖艳的泰国人妖,我满脑子都是你和圆圆……”

这就是甜言蜜语加戴高帽子了。

毕竟阎西山这趟出门,费用是西山公司全额报销的,钱也是陈美兰批的。

他还带着他的女朋友,又怎么可能逛红灯区?

但是商业应酬,对于曾经的前妻,如今的金主,阎西山向来不吝夸赞,能怎么送高帽子就怎么送,毕竟只有样,陈美兰才会爽快的给他钱花。

握着电话,陈美兰转着手头的笔说:“赶紧回家吧,马上来盐关村找我,我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谈。”

“就知道你想着我,招娣也想我了吧,我现在就打车,去看你们!”说着,阎西山把电话给挂了。

看时间,陈美兰也该下班了。

而就在她下班,要出门厂的时候,就见胡小华站在路边,冻的哆哆索索,正在等公交车。

远远看见陈美兰,他笑着敬礼:“首长慢走啊。”

这货也跟薛鸣放一样,不相信这世界上真有一个搞销售比他更厉害的人。

这是在挑衅陈美兰呢,临战逃兵,他就想看看离了自己这个行走的印钞机,陈美兰该怎么办。

当然,陈美兰回答他的只有一个白眼,加一脚无情的油门。

夕阳西下,在这片肥沃的关中平原上,香槟色的皇冠车如一道闪电,飞也似的驶远了。

回到家,乍到家门口,陈美兰就估计家里应该又有什么热闹。

因为腊月寒冬的,她家门口又围了好些人,个个凑着脑袋,又在看她家院儿。

在这个计划生育的年代,家家户户都只有一个孩子。

孩子们既金贵又寂寞,孤掌难鸣,再加上有了电视,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来。

但陈美兰家因为有四个孩子,简直可以说热闹非凡。

不过这种热闹陈美兰可不喜欢。

一看有人围在家门口,她就头大。

看刘二姐都不照看生意,一根牙签剔着牙,正在专注着望着院里,陈美兰拍了一把:“又怎么了,你们围我家门上干嘛?”

“嘘,别打扰孩子呀,美兰,你先别进去,孩子们上课呢。”刘二姐说。

门前挤的人多,看是陈美兰,就都给她让开路了。

但大家都拦着,不许她进门。

陈美兰往院子里一看,不说大跌眼镜吧,就知道这又是小旺搞出来的妖蛾子。

院里一人一个小板凳,坐了二十多号孩子,全是盐关村的小孩子。

厅屋台阶上还有一块用锅底煤擦黑的门板。

Jim手拿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26个英文字母,以及一些英文单词,正在教孩子们读英文。

在华国,目前小学是不配备英文的。

初中才有英语,但英语老师普遍也没出过国。

从26个英文字母教起,Jim的英文口语可比那些老师们好得多。

一看陈美兰回来,小旺立刻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沓钱:“妈妈,我二伯说Jim需要生活费,喽,我办了个培训班儿,这是我们帮Jim赚的生活费。”

看陈美兰似乎不怎么高兴的样子,也不接钱,小旺于是问:“你是不是生气啦,你不反对吧?”

先斩后奏,他的培训班儿都已经办起来了,钱都收了,这才跟陈美兰讲。

陈美兰的反对还有用吗?

她把钱接了过来,说:“现在马上把大家的钱退了。”见小旺嘴巴一噘,她立刻说:“你要再不好好学习,搞这种事,明天我就把Jim送到你二伯那儿去。”

小旺还没说话,刘二姐生气了:“美兰,咱缺的是钱吗,咱缺的是好老师,我家阎奋学点英格力士怎么啦?你要把小鸡母送哪儿去,不准送。孩子能教一天是一天,我家阎奋必须学。”

小满仓也在跟着大家伙儿学英语,黄三嫂以为陈美兰是嫌每天做饭太麻烦,就说:“美兰,不就一碗饭嘛,你要给不起,让鸡母在我家吃,把孩子留咱们这儿,好不好?”

一英语流利,黄头发,但是会说中文的小洋娃,现在是盐关村的宝贝。

陈美兰想送走他,那不可能,谁都不愿意的。

但英语培训班儿是真的不能办。

东方小学是五年制,小旺现在已经上初一了,东方中学的高中是面向全省招生的,而且成绩好的孩子还会学费全免,只用交伙食费。

所以东方中学聚集的,将是全省最优秀的孩子,它的升学率不是问题,人均985,211,才是东方中学的追求。

一个东方中学的名额不好得,竞争格外激烈。

而现在的教育就是如此,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小旺要考不上本校的高中,仍然得回街道中学去读高中。

他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因为他的脑瓜子很灵活,不论从任何方面都能看到商机,但要他真想成为上辈子的,吕大宝那样优秀的富二代,企业家,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依然是读书。

而和Jim办培训班,是会干扰他学习的。

想到这儿,陈美兰觉得自己有必要跟小旺认真交流一下,于是等家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