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杨光华解读蔡京(1 / 2)
杨光华之所以要推荐蔡京任宰相,皇上跟蔡京特殊的神秘关系,是重要因素。当然杨光华已经彻底搞清楚了,这种特殊的神秘关系,是由两个人对书法和绘画的共同爱好连接而成的,特别是蔡京的书法,备受徽宗的赏识。
蔡京的书法是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最初他师从蔡襄和徐继海,后来又师从沈传师,很快就觉得沈传师的书法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改学欧阳询;学了一段之后又学王羲之王献之,在以上诸位大师的影响下,蔡京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这种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让徽宗不但喜欢,而且着迷。正是对蔡京书法艺术的着迷,徽宗对蔡京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这就形成了君臣二人特别的神秘关系。
从蔡京多次改换书法老师,就能看出蔡京的常变和善变,而他变的标准,便是自己得到的东西更多更好,这也可以从他为人和做官的经历得到很好的印证。
蔡京独特的经历,足可以让人看清他会变和善变的面目。
蔡京早期在地方工作了七年,先后担任钱塘县尉和舒州推官。他从九品县尉,直达正四品的中书舍人,十个品级仅用了八年时间,平均不到十个月上升一个品级。而蔡京的崛起,得益于木兰陂的修竣。
木兰陂,位于蔡京故乡福建仙游的邻县莆田木兰村。未筑之前,滔滔海潮溯木兰溪而上,可直涌到距离入海口近百里之遥的灵陂。溪水无拦无蓄,遇到洪水就泛滥,海潮横流,遍地皆咸,只长蒲草不长禾苗,致使民不聊生,是自古以来的巨大祸患。曾有民间人士钱四娘、林从世相继投资筑陂,但都因难度太高未能如愿。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拉开了变法大幕,其中实施农田水利法,是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时,蔡京在先后担任杭州钱塘县尉和舒州推官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唐代白居易所修建的白堤、王安石在鄞县修筑的治水工程、还有堂兄蔡襄在泉州修建的洛阳江万安桥等古今重要水利工程。蔡京于是认为,修筑木兰陂,既是拥护支持朝廷变法的需要,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精神的体现,还可以实现为家乡做贡献抱负,能够建立不世之功,留下今生后世大美名声。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和推动下,他多次向朝廷上书,强烈要求修筑莆田木兰陂。
蔡京的持续上书、力推木兰陂建设,引起了王安石和神宗皇帝的关注,就把蔡京从地方调入京都工作。这期间,蔡京为了修建木兰陂,做了一系列工作,如打报告、立项目、追资金,聘邀大款老板、请技术人才等等。在他的强力推动和多方努力下,木兰陂于元丰五年(1082年)修峻。
木兰陂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是五大古陂之一,被誉为福建“都江堰”,具备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水运和养殖等综合功能。木兰陂的修峻,成为熙宁变法中,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蔡京也因积极拥护和推动变法,受到了王安石和神宗的高度评价并重用。从此,蔡京的仕途走上了快车道,几乎一年提拔一次,到一零八三年,他已由八年前的九品县尉提拔成为正四品的中书舍人,平均不到八个月就提拔一个品级。
其实,1083这一年之内,蔡京就被提拔了两次。第一次是提拔为门下省起居郎。当年八月,神宗让他兼任祝贺辽国道宗皇帝生辰使,出使辽国。这次出使辽国,蔡京完成皇上使命非常出色,回国即被提拔为正四品,跟他的弟弟蔡卞同在中书省,都任中书舍人,共同为皇上起草诏书,为朝廷起草各类文书,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但是根据朝廷关于任职有先后的规定,蔡卞任中书舍人在前,蔡京只好调到翰林院任职,但品级不变。
后来的仕途虽有坎坷,但由于蔡京善于察言观色,反应敏锐,精于变通,在朝廷的地位越来越高。有两个事例可以让人们对蔡京的为人和为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神宗驾崩之后,年仅九岁的哲宗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涛涛听政,废除新法,罢免王安石,启用保守派的司马光任宰相。司马光要求废除雇役法、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臣僚们无不担心太过急迫,独有蔡京如期达到目标,其辖区全部改雇役为差役,没有一人违反。蔡京为此到政事堂向司马光汇报,司马光非常高兴,对他大加赞扬:“若人人奉法如君,还有什么行不通的!”
绍圣初年(1094年),蔡京任代理户部尚书。此时哲宗已经亲政,一反太皇太后推崇保守派的做法,大力倡导变法,宰相章惇又要改变役法,但却众说纷纭、阻力重重,长时间不能决策。此时,蔡京对章惇进言说:“直接按熙宁役法实行,还有什么可议论的?”
章惇顿悟,决定直接采用熙宁变法时的雇役法,果然很快赢得朝野共识。
几年前蔡京附合司马光,成为雇役法改为差役法的急先锋和榜样;几年后,蔡京为讨好章惇,又带头推翻差役法,可谓翻手云覆手雨易如反掌。由此,于是,可以看出他的善变和奸猾。
尤其是蔡京在受命审理同文馆一案时,为讨好章惇,严刑逼供,捏造罪名,以大逆不道罪处理、诛杀了陈衍,刘挚、梁焘也遭贬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