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取舍(1 / 2)
还不到腊月,但夜风已经十分冷了,饶是徐氏裹了雪褂子,还是觉得寒气直直往身上钻。
她只能缩了缩脖子,加快脚步。
沈嬷嬷打着灯笼,一直提醒徐氏当心脚下。
徐氏张口,呼出来的全是白气,她笑了笑,道:“你看,我这身子骨还是好了许多的,冷归冷,还未到吃不消的地步。”
“这两年得乌太医调理,还是极有效果的。”沈嬷嬷附和道。
“是啊,”徐氏苦笑,“那么多药材,总算不是白白浪费了的。我这身子骨我清楚,不进则退,若不是得了小公爷相助,如今这季节,怕是只能在屋子里躲着了,而后一年不及一年。”
沈嬷嬷脚步不停,心里却有些疑惑,不知道徐氏为何会突然说起了这一桩。
徐氏却依旧自顾自的,道:“只从这一点看,老太太让我回京来,是为了我好,我若留在天寒地冻的北地,越发受不住了。”
沈嬷嬷抬眸看徐氏,心中疑惑越深。
她虽是老仆,但当年那段旧事,她依旧有不解和模糊的地方。
徐氏作为填房,在将军府里的位子有些尴尬。
田老太太除了高看长房一眼,对其余三房,无论嫡庶,一概差不多,也正是因着这种差不多,反倒叫人觉得,老太太对庶出的二儿子顾致泽反倒比对两个亲生的小儿子更亲近些。
至于孙子辈,老太太对余下的三房,还真的就是一碗水端平了。
沈嬷嬷挺理解顾云锦小时候对老太太的畏惧,田老太太为人端正也刻板,不是小孩子会喜欢的那种老人的形象,她那等脾气,对徐氏这个填房儿媳妇,自然也是淡淡的。
老太太严肃,徐氏恭谨,原先还算平稳,可在顾致渝病故之后不久,这对婆媳的关系突然就紧张起来了。
沈嬷嬷只记得,那日下午,徐氏被老太太叫去,两人闭门说了两个多时辰,徐氏是红着眼睛出来的,当日夜里便定下了要带顾云齐和顾云锦回京城。
沈嬷嬷吃了一惊,去老太太院子里打听了一圈,只说是老太太把徐氏劈头盖脑骂了一通,谁都不在屋子里头,那骂声厉害得却连院子里都听得见。
徐氏铁了心要走,田老太太也不拦,更不理会她要带孩子走,沈嬷嬷总觉得哪儿怪,又转头去单氏那儿听口风,想让单氏做个调和的,偏偏长房浑然不淌这趟水。
从闹上,到简单分了产业,最后收拾东西出发,其中不过五日。
按说这种状况,徐氏对老太太该是怨言无数的,可依沈嬷嬷之见,这些年里,她从未在徐氏身上读到过愤慨。
沈嬷嬷一直以为,是徐氏生性平和,即便与婆母翻了脸,也不会指责、怪罪对方,可这会儿听徐氏这么几句话,反倒是品出些不一样的味道来。
徐氏对老太太的感情,与其说是不怪,反而是感激。
沈嬷嬷迟疑了一阵,终是开口问道:“太太,当年您与老太太到底谈了些什么?您为何突然要回京了呢?”
徐氏并未回避这个问题,反倒是浅浅笑了笑:“我其实是不想回来的,你知道的,我与娘家不亲,我回来做什么?
只是老太太反复告诉我,人这一生,都要有取舍。
她说‘塞翁之马、焉知非福’,我彼时不理解她,还是照着她的话做了。
今日再想,有些领会,所以我也要把这句话说给大嫂听。”
回答是回答了,却也无头无脑的,沈嬷嬷一脸莫名,还要再听徐氏多解释几句,就已经到了长房外头。
徐氏刚进去,迎面便遇上了从单氏屋里出来的顾云宴。
顾云宴神色很凝重,一双眉宇紧锁,见了徐氏,他颇为意外,道:“婶娘这个时候怎么过来了?”
徐氏道:“云锦刚与我说,她会随你们一道去北地,小公爷也答应了的,我没有拦她,来知会大嫂一声。这一路上去,还劳烦你们多看顾些她。”
初初一听,顾云宴有些不解顾云锦的决定,可再一想,倒也想转过来。
都是顾家子弟,这样的选择并不叫人意外。
“婶娘放心,云锦肯定经过了一番深思,她不会贸然行事的,”顾云宴道,“我也会护着她。”
徐氏颔首,进去看单氏。
屋子里静静的,只点了一盏油灯,单氏靠坐在桌边的椅子上,双眼闭着,她看起来疲惫极了,整个肩膀都往下垂着。
徐氏上前,低声唤道:“大嫂……”
闻声,单氏睁开了眼睛,只是视线涣散着,隔了好一阵,才聚焦到徐氏身上,她动了动嘴唇,声音都哑了:“你怎么来了?”
徐氏坐下,就着这点儿油灯光,她在单氏的鬓角看到了几根银丝。
分明,前几日还不曾有的。
徐氏的心紧了紧,今日突闻变故,所有人都在讲顾家如何了,将军如何,子弟如何,北地如何,在外人眼中,顾家是守将,而在自家人眼里,顾家是亲人呐。
单氏作为在京中的女主人,一人扛下了所有往来,可撇开那些,夜深人静时品味这一切,单氏失去的是丈夫,而她,并没有沉浸在痛苦里的时间。
徐氏看在眼中,想以自身经历来劝解几句,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