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百五十四章这就叫做吃里扒外(1 / 2)

加入书签

楚千秋握手之后,笑呵呵地跟方烈(李明德)道别了,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 接着他按照既定了轨迹,赢下才俊大会的奖励,留下阳广盯梢总督府。 楚千秋则为了遮人耳目,先行一步,去了范家做交易,把【洗心丹】留给了范雨萱,只不过这一次交易大不相同。 “把,把【洗心丹】送,送给我?” “龙力丹与广寒丹,大人都看不上吗?” 范雨萱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 这玩意,我家里的地窖放着大概有几箱,够整个黎人营的士兵们一人一份的。 “俗语有云,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这千金重宝,不如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 “范家要为陛下的献礼,遭逢难处,楚某义不容辞!” “区区一颗【洗心丹】值什么,就送于范家了。” 楚千秋康慨激昂地说着,大大方方地将【洗心丹】放到了范雨萱的面前,并拒绝了【龙力丹】与【广寒丹】,家里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楚千秋这一次要的不是东西,而是人情。 毕竟人情不仅是存款,还是他娘的高利贷,利滚利,越滚越高。 尤其是对范家这等皇商世家而言,只要楚千秋的实力越高,将来范家要还的东西就越好。 更何况范家主要活动范围在上京,将来埋伏一手,端得是好处多多。 白嫖了那么多次,再赚一笔人情,那也是好的。 “大人高义,小女子感佩于心!”范雨萱果然被感动到了,在这个物质横流的世道上,竟然真的有人愿意免费把东西送给自己,哪怕范雨萱知道人情贵的道理,也不免面红耳赤。 俗语有云: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虽说楚大人已有婚配,但年轻有为,做了高官,又是先天高手,并不影响他的竞争力。 楚千秋也不在意对方的想法,只当是暂时的存钱罐,客气了一番便把范雨萱送走,这时候负责通报的王元急匆匆地赶来说道: “大人,阳广传来消息。” “那方烈从总督府出来了,可能要回西区的鱼市。” “总算出来了,他不是你们能对付的,小心点,我这就去找他会一会。”楚千秋冷笑了两声,那方烈若是一直呆在总督府,倒是难办许多,现在出来了,倒是能够抓住他的狐狸尾巴,看他是李明德假扮的,还是真正的方烈。 “是,大人。”王元心悦诚服地说道。 他越来越觉得楚千秋不可思议了,明明自己经常陪在身边,就是没有办法像大人一样掌控全局。 自己同样参加了才俊大会,仍是看不出那方烈有什么问题,而大人就是能发现出蛛丝马迹。 灵湖城,鱼市 俗话说有大城必有大江。 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庞大的城市需要通过低廉的水运来完成物资的运输。 而大江的存在也延伸出相应的鱼市,渔民们辛勤地劳作着,为城市提供大量的鱼肉供应。 这方家本就是灵湖城的豪强,操控着整个鱼市。 他们先是依靠盘剥渔民赚了不少钱,后来又开了青鱼武馆,收拢部分渔民子弟做打手,教授武艺,渐渐成为了灵湖城的三流势力。 青鱼馆与飞鸿馆并列为灵湖城两大武馆,还有弟子族人担任过一些下品的武官,方家也因此勉强挤进了权贵的圈子。 虽然等级最低,但好歹也算是贵人了。 方烈也跟飞鸿馆的聂行空一样,只能跟真权贵当小弟,当打手。 实际上如果楚千秋的父母是普通百户,也没有岳父大人这样的豪强,那么楚千秋的权贵含金量也就是方烈这个级别的人物,甚至可能还不如。 方烈从总督府出来后,显得若无其事的样子。 他先是去了棋馆,与棋友下了两盘围棋,又去戏院听了【神威军破泰城】的戏曲,然后在慢悠悠地走上回家的路。 方烈看上去与一个纨绔子弟的生活并无两样。 楚千秋则是从戏院里一路跟着他来到了青鱼武馆。 那武馆建在了鱼市的附近,总有一股难闻的鱼腥味挥之不去。 方烈似乎也讨厌这个地方,当他进入鱼市范围内,便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捂住口鼻,随即又拿出一颗薄荷吃了下去,强烈的薄荷香味驱散了周围的鱼腥,让他吐了两口气后,走进了武馆。 楚千秋紧随其后,青鱼武馆显得很喧嚣,教官正扯着大嗓门教育着新手的学徒们。 “我们渔民必须团结起来,保卫我们的武馆,这样才不会被飞鸿武馆的人欺负了。” “没有我们的武馆,这片鱼市早就被飞鸿馆的人抢走了。” “武馆是大家的,每一个人都要保护好它。” 青鱼武馆的教官对着新招收的渔家少年康慨陈词。 “可是,我们也得交钱啊。” “说是大家的武馆,不一样要交钱吗?”一位瘦弱的少年小声地说道,本来和蔼可亲的教官顿时变了脸色,厉声呵斥道: “这是什么混账话!” “飞鸿武馆来了,就会收更多的钱,你们的家人都会活不下去。” “今天在鱼市里交每一分钱,不管是鱼市费,摆摊费,卫生费,管理费,安全费还是其他什么的费用,这些都有意义的,为了保护武馆而存在的。” “可是,飞鸿武馆他们也管了肉铺,没交那么多钱。”那位瘦弱的少年继续小声地反驳道,同伴连忙捂住他的嘴巴,急切地说道: “别说了,你怎么还说啊。” “大胆!” “反了天,把他给我关进笼子里,暴晒两个小时。”教官脸色都绿了,自己在做思想教育,本来说说就过去了,聪明人都不当一回事的。 奈何这少年死心眼,如果自己不教训他一顿,将来还得了。 “慢着。”方烈见了动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