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一十一章这丹药可真难吃啊(1 / 2)

加入书签

光明寺的镇派宝典《光赞经》,可凝聚武相【光明王佛】,而光明王佛则可以晋升为【释迦摩尼佛】,也就是俗称的【如来佛祖】 只可惜《如来本愿经》早已失传,或者说藏在摩诃寺的最深处,无法为外界所知。 当然大日如来也是如来嘛。 楚千秋不挑剔的。 只要能够得到金刚寺的至高宝典《大日如来咒》,一样能够将光明王佛进阶,成为【大日如来】。 从本质上来讲,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所以《光赞经》的选择反而更有利,因为楚千秋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大日如来咒》的线索,将来进行武相升阶,可能比《皇极录》还要方便一点。 毕竟儒门的昊天上帝早已失传,连个下落都没有,否则萧太祖就不会只留下宏图,要去那传说中的归墟之地,寻找成就天人的线索了。 这也是大宗门武功的底蕴,他们是来自两大武道圣地的分支,只要你是出色的武道天才,一样能够前往圣地进修,晋升武相。 别看《光赞经》只是紫色极品,楚千秋怀疑,本来就是摩诃寺放出功法的时候,特意削弱的,就像是金刚寺给合欢宗修炼的《西天极乐功》一样,做了简配版。 一旦得到摩诃寺的认可,就能补完功法,脱胎换骨。 想到这里,楚千秋对于修炼《光赞经》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而是直奔云霄,接受阳光普照,在天空之中服用灵药。 “《光赞经》要凝练光明特性,需要花费数年的苦功,最好是和光同尘,以阳光引出心灵之光。” “我服用光明丹,却不需要如此麻烦。” 楚千秋于万米高空,接受大日普照,吟诵佛经称道: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注1) 在高天之上,楚千秋散发佛光万丈,他借助阳光的普照,将光明特性一气呵成。 “看,是佛光。” “有佛陀降临了吗?” 听到那一声声的惊呼,上京的百姓纷纷抬头仰望。 那一瞬间的佛光透过云层,洒在民众的身上,比阳光更加明媚,比火光更加温暖。 光明特性具有治愈,驱邪等多重功能,这些沐浴在佛光下的百姓,忽然感觉自己身上的小病小痛没有了踪影。 “南无阿弥陀佛。” 上京的百姓见多识广,下意识地认为,定是万寿寺的高僧过来送福利了。 这种微薄的福利在寺庙的周围都很常见,是巩固信仰的手段。 “是万寿寺的哪位高僧?”少年天子也被惊动,不由地问起了大内侍卫总管虞之仆。 “陛下,那位高僧并没有记录在桉。” “属下推测,他应该是光明寺的高僧。” 光明寺是支持神威军,他们来这里做什么? “还不快派人去查。” “是,陛下。”虞之仆满头大汗,连忙跑出皇宫,升天探查。 只可惜等他到来之际,楚千秋早已没有了踪迹。 第五百零三次循环—— “祖元禅师,我愿以秘术,换取《万寿大藏经》的武相部分。” “只要在此方世界中,定不会传授他人。” 楚千秋再次换了一个要求,毕竟秘术换秘籍,很公平。 只不过是要换他整整一百遍而已。 “这……”祖元禅师迟疑了片刻,他居然不要先天部分,只要武相部分的内容。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已经获得了先天部分的秘籍,也许是从长公主的手中获得,也许是从掮客圈里面获得。 万寿寺为何要修炼《万寿大藏经》,就是因为延年益寿,深得权贵欢心,也因此流传不少出去,真是有心人的话,也未必弄不到。 属于顶级秘籍中,流传最广的类型了。 “只要聚相部分也可以。”楚千秋退了一步。 “没问题,老衲答应了。”祖元禅师松了口气,却没有看到楚千秋的嘴角泛起了一丝的微笑。 切香肠战术,就是一块一块地切下来。 万寿寺,还有很多好东西呢! 第五百零四次循环—— 楚千秋再次服用万寿丹,验证了那个传说,武相高手的寿命,最高不超过三百岁,明明药力还能发挥作用,却像是撞到了屏障一样,无法寸进。 “那就再试试光明丹。” 这也是楚千秋的老习惯了,每一种提升性的丹药,都会用到耐受性为止,然而这一次光明丹,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等等,光明丹的特性提升,居然没有衰减,似乎还可以再吃!” 一般来说,获得特性的丹药,吃一颗就足够了。 剩下只不过是武者慢慢打磨,将威力提升到极限。 比如楚千秋拥有的龙力特性,一开始服用丹药,可以得到将近2倍的力量增幅,后来经过打磨,则可以达到极限值的4倍,属于特性发挥到了极限,但吃一颗丹药的话,顶多变到2.5倍的层次,丹药效果的衰减非常快。 而光明丹不一样,楚千秋服用以后,感觉自己的特性强度,几乎扩大了一倍,用帝血的进阶来看,就是从【澹紫色】一下子变成了【深紫色】,进步显着。 “莫非这光明丹,可以直接服用,突破极限,将它从紫色特性,提升到金色品质?” “怪不得天机阁想要光明丹,原来还有这特殊之处。” 楚千秋惊喜万分,光明特性原本修炼的极限是紫色特性,现在来看完全有机会突破成为金色,甚至更高。 这样就能理解,天机阁不要其他的灵药,反而收集这种针对性更强的灵药。 毕竟不修炼《光赞经》的话,要光明丹有什么用? 不如【七圣丹】、【小涅槃丹】来得实用。 “那么继续吧。” 第五百零五次循环—— “果然有效,光明丹可以叠加。” “再吃两颗,估计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