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科举文的渣秀才(完)(2 / 3)
是他是一个会念书的工匠,能从寒门走到今天便是最好的说明。
不过苏泽适其实并没有那么在意自己在上位者心中的形象,只要不怀疑他谋反篡位,让他安安心心地做点事请,再完成守护家人的任务便是最好了,能不能名留青史并不重要。
接到任务,苏泽适征求过顶头上司的意见后调了几名老工匠跟着他,成日里围着一堆木头铁块研究怎样改进农具。
实际上他手里有现成的图纸,却不能直接拿出来。曾经的海船他可以解释说自己感兴趣一直在研究,现在再这样就说不过去了。
掌权多年的人,对于多智近乎妖者有一种天生的防备,他不想花费心思在权谋斗争上,现在这样再合他心意没有了。
半年后,在苏泽适的带领下几人成功交上了成果,得了一番嘉奖。
由他们得到的奖赏上也可以看出皇帝陛下对务实之风的推崇,给下属的都是金银珠宝,实打实地能派上用场。
几个老工匠知道还有自己的份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
这个时候,工匠的地位其实是很低的,对他们来说,有出头的机会被上边的人独揽是常事。没想到这次这位居然愿意将到手的好处分给他们,心中自是感激。
苏泽适对他们的感激回以善意,却并没有收买人心的想法。
他只做自己的事情,讲究的原则也就是“无悔”而已,至于其他的并不重要。
—
十多年后,苏泽适稳扎稳打地走到了高位。
实际上,能走到工部尚书的位置是他自己
也没有料到的。因为心中没有对身居高位的渴望,所以便不太关注这些事情。
但仔细想想,苏泽适也不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位置。
这些年,他陆续改进了风车、犁铧、锄具等等,加上中途再去地方任刺史三年,算起来功绩的确够了。
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有一个圣明的君主的好处了,至少朝堂升迁整体上靠的都是实打实的功绩,那仅有的一少部分,也要实施提心吊胆担心被发现。
说起官职,他这个四十多岁的尚书大人倒是比不上陈茳这个世界宠儿,中途跳了一阶,早两年变成了御史大人。
看了这么多年,苏泽适早就明白了,他这好友不能说是一个纯粹的好人,好人在名利场中活不长久,却也不算坏人,至少损害民利的事情他没做,这就够了。知己一场,他苏泽适不亏。
苏谦二十岁时成了当朝探花郎,一门两进士,看苏和的样子还有可能是三进士,苏家一时风光无限。
早两年前他已娶妻,妻子便是陈茳的大女儿,为此陈茳很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看了苏泽适一段时间。
陈茳是个穿越者,对于女儿的爱护在某种程度上还超过了儿子。
好在他没看错苏家,苏泽适没有让儿子脱离时代的想法。一夫一妻多妾制盛行的时候,他不想立下死规矩,免得此后造成家中不和的惨剧。
但因为他的言传身教,苏谦苏和两兄弟对于女性都是尊重的,也并没有纳妾的想法。
别人不知道的是,两兄弟是在听说过父母当年成亲的哪一桩事后心生羡慕,由此更为坚定。更因为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坚持下来更为真心实意。
儿子顶立门户,儿媳能独当一面,二儿子也快到了参加会试的时候,苏泽适果断辞官,带着妻子回归家乡。
他这一决定说是震惊朝野也不为过,及时为后辈腾位的道理是个当官的都知道,却没有几人能在享受过权力的快感后还能痛快放下,往往都是一拖再拖,他倒成了异类。
送他们离开的时候,陈茳相送,“这一点上,吾不及广源多矣。”简单的十一个字,便说明了他的选择。
苏泽适不置可否,爽朗一笑后直奔生他养他的小
山村。
此时苏父苏母垂垂老矣,苏泽适一度觉得自己还是回来晚了。
可人很多时候真的需要妥协。他有父母,却也有孩子,现在这样已经是最好的了。
建成三十四年,帝崩,举国哀痛。同年,太子即位,改年号平熙。
三年后,苏父苏母先后去世。
两位老人最后见的都唯有苏泽适这个小儿子。他们这一生,吃过雨漏屋宇的苦,也享过身着绸缎的福,但最令他们骄傲的还是养出了这样优秀的儿子,看见他,什么都值了。
二老都是喜丧,苏泽适虽觉悲伤,却并不痛苦。
或许,生命赋予每个人的长度都是有道理的,因为那才是生活。
再隔几年,苏泽适与林秀秀又送走了林家二老。
林氏夫妻恩爱一生,林母也就晚了林父几天时间。徒然失去双亲,林秀秀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
苏泽适辞官后几年,张严总算是服了老,不再天南地北地折腾。
他对京城那个地方没有太多留恋,带着福伯来了苏泽适的村子,建个房子定居于此,时不时跟着苏泽适去看看一群小娃娃,日子安逸非常。
两边四位老人走后,张严又送走了老友君竹,也就是当初的院长。
那次之后,他的精神日渐萎靡。苏泽适想尽了办法也没用,只能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