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1章 数奇(1 / 3)

加入书签

一个时辰前,就在张宗在黄巷坂打了王常“七寸”之际,作为河东军主将,窦融也带着诸校尉、军司马乘漕船逆风向西南行,他们的目标是邓晨军侧后方的渭口。

其实在决定进攻方向时,窦融是耍了点小心眼的,他故意表示自己要啃硬骨头,去硬碰王常的大军,然而张宗却道:“死生有命,张宗岂敢辞难就逸乎?”

于是,窦融就顺理成章将显然更难打的东边交给张诸君,自己来了西边,渭口乃是渭水、潼水入河之处,这里颇为平坦,相较于张宗登陆处的丘塬纵横,这儿更容易让大船靠岸,可以一次运送较多兵力,对攻方有利。

窦融对这一仗信心十足:“此役便是要一举击溃敌军后队,堵死渭口,与景将军一同,将这数千之兵全歼于潼水谷地中!”

仔细算算,自唐河之战大败于刘伯升至今,已经九个多月了,他窦融就在南阳、颍川被绿林撵着跑,旧部尽失,颜面丢光。以至于投靠第五伦后,虽然魏王说“吐哺而得周公”,敬他为国士,爵位职务都没落下,但窦融仍为麾下校尉所轻。

他往后若想在河东令行禁止,这一战就但有所表现!

靠着张宗折筹作为引子,窦融已经把全军士气重新调动起来,但作为战场宿将,窦融亦未因对面只有几百人守备就轻敌,让初次进攻失利的军司马来询问,将交战的每一个细节都告诉他。

“渭口河道宽、河叉多、芦苇长得密密麻麻,有一人多高。”

“奉窦君之命,前几日绿林贼未至时,在芦苇荡中藏了百多伏兵接应,以芦苇为隐蔽,分散在各关键处安营。结果等登岸时,来迎的却是换了甲胄的绿林贼,忽然暴起交战,定是彼辈将我军伏兵悉数除掉。”

“绿林中也有善用兵者啊。”窦融颔首,如今渭口的芦苇从反叫敌人给占了去,敌在暗,他们在明。但欲登岸击邓晨部却又必须经由此地,否则就得划船逆渭水而行,再走几里,却是绕了远路。

魏兵校尉、军司马们也知耻后勇,眼下并不畏惧,而是纷纷向他请战:“先前是中了贼子之计,不慎失手,如今吾等渡过来两千余人,大船靠岸,步卒结阵前行,而小船沿着小汊往里索敌,贼人兵少,能奈我何?”

窦融没有答话,先伸出手感受风向,刮的是西南风,船只逆风而行已很不容易,更别说加上逆流进入渭水,若是那样,必会浪费更多时间。

“驶向渭口!”窦融如此下令,然而随着河岸越来越近,他心中的不祥之感也越来越深。

开战前窦融是亲自坐船来考察过的,岸边的芦苇茂密,如今深秋已经枯萎,颇为干燥,在风中摇曳晃动,发出沙沙之声,听上去好似有千军万马在里面挪动一般。

而岸上确实有些绿林兵卒在营火旁眺望,瞧见魏兵前锋抵达,立刻抄起弓弩乱射,魏兵顶着盾挡箭跳上岸,他们扔下几具尸体后,却已经匆匆往后逃去,钻进了芦苇从中。

众人要追,不想后头却传来窦融之令!

“不得深追!”

想要一雪前耻的校尉、军司马们颇为不解,马上故态复萌,有人阴阳怪气地说道:“窦君莫非是怕了绿林不成?”

被绿林屡败,这是窦融的痛处,所以必须表现积极些,但他却没被冲昏头脑,冷静地指点一位较为谨慎的军司马,让他带部众缓缓前行。

“让兵卒以横队搜索前行,后方阵仗闹大些,叫绿林贼以为我大军尽入芦苇之中,听到鸣金立刻退回来!”

麾下应诺而行,众人面面相觑,但窦融让他们稍安勿躁。

“我看,窦周公就是被绿林打怕了,畏首畏尾。”窃窃私语被惊呼打破,如今已近平旦,天色将明,旭日已经从东方升起,然而在芦苇荡深处,也亮起了许多亮点:火光!

邓奉麾下八百人不足以守备绵延数里的渭口河岸,但却足够用来放火,随着一阵鼓点响起,他安排好的人手点起火来,那炎炎烈焰从南向北烧,随着风鼓动渐渐弥漫,沟汊里也推出些堆满薪柴的火船来,刮刮杂杂烧着,乘着顺风直冲将出来。

窦融立刻让人鸣金,他麾下的士卒还没走远,立刻赶在被大火淹没前退了回来,风又紧,火又猛,众魏兵只得钻到烂泥地里,亦或是连跑带游回到船上,颇有些狼狈。

而船上诸校,只瞠目看着燎遍整个渭口的火场,野鸡乱飞,麋鹿奔逃,晚了片刻,他们也要被烤成熟肉。

窦周公在船上望火兴叹:“兵法云,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风起之日也。”

“此地树木丛杂,芦苇从生,又值大风,正是用火攻最好的地方。”

“欺敌者必败,方才若中了诱惑之策,悉数追入,船舶阻于汊口回旋不得,这火一烧,恐将大败!”

众人应诺,都后怕不已,而等了片刻,火势烧小时也不见敌军杀出来,看来邓奉放火是防守而非进攻,他靠着火场阻碍,带兵从容后退。

倒是魏兵正在风口上,叫烟熏得难受,窦融也没有改风向唤雨水的本事,这火不知要烧多久,只能采取第二策,带人逆风逆流进入渭水。

等他们登岸绕过冒烟的芦苇从,追到禁沟里时,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