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四章 薛家的婚事(1 / 2)

加入书签

贾蔷回去后,甄家安心在狱中等着皇帝的裁决,案子了结的很快,或许皇帝也当心夜长梦多,太上皇一旦没事就会生出事端。

甄家男丁除了支脉,三代以内十六岁以上全部发配,女眷全部交由内廷发卖,原本交由教坊司的两位夫人,两位少夫人,一个小姐被送入宁国府为奴。

皇帝说贾蔷这些年整顿京营有功,当做酬劳功勋,忠顺王一脉虽有异议,但此时许多人已经明白,这位王爷恐怕靠不住了。

荣国府那边听到消息,贾母还想接甄家女眷过去,但贾政回来马上阻止了他母亲,告诉她这些人皇上盯着呢,锦衣府派人到宁国府常驻,就是防止甄家旧人联络的。

如今的锦衣府其实就是青竹台侍卫军改过来的,皇帝刚刚成立的一个监督部门,住在宁国府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这还得说道贾蔷,皇帝想另起个名字重新设立青竹台,可原先的那名字太显眼了,贾蔷想到前世大明朝的锦衣卫,就给了个建议叫锦衣府。

由于没有诏狱和审判权,朝臣们反对的不激烈,经过几次的较量,皇帝终于如愿以偿,原先进入神枢营的原青竹台原班人马基本上都转为锦衣府衙门。

皇帝其实也知道这些人看不住贾蔷,不过做做样子让人看罢了,这些人全都是贾蔷的手下出身,一个个见到他还是像原来一样,像见到上官。

本来绝望的青竹台侍卫被贾蔷愣是重新起用,那些人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就是有几个贰心的,也不敢表现出来,否则同僚们就不会放过他。

但这事别人不知道,只认为是为了杜绝甄家故交探访甄夫人人等,特别贾政这种不通世故的人,更是如此。

贾蔷这会子忙着过年的筹备,才没空去搭理这些事,这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了,如今已是腊月初。

虽说还有个把月,但今年他闲居,无官一身轻,那些朋友下属,同年旧谊的,怕是全都会跑来宁国府闹腾,特别是京营那些人。

腊月中,去打听夏金桂的人回来了,拿着一沓子写好的纸给贾蔷,看完后叹口气说;“还真是娇养的女儿啊,幸好没结这门亲,不然日后真热闹了。”

贾蔷亲自过府拿给薛蟠看,薛家那边去探听的人早几日回来,虽没像贾蔷这边寻找许多证据,但也说夏家宠溺闺女,此女甚是任性,性子还有些跋扈。

薛蟠这才死心,薛姨妈张罗着另寻亲事,转眼就到了过年,宁国府果然不出预料,除了初一大朝会贾蔷要去参加外,一直到十五,每天府里都来一堆客人。

贾蔷分身乏术,他也要去故旧亲朋那拜年啊,不得已只好把薛蟠抓过来,贾蔷一旦不在家,薛蟠就早早被接过来接待客人。

别的倒好,薛蟠酒后闹笑话好多次了,贾蔷也头疼,只好把薛蝌再叫来帮着,也叮嘱那些客人别灌他。

过完一个热闹的新年,薛蟠还真和几个臭味相投的京营将校交上朋友,一来二去,不知怎么就跟如今前锋营的统领对上眼。

这位杜德庸统领是新任的,原是前锋营一位游击,家中原先也是勋贵,到他祖父时就已经没了爵位,他父亲这辈不愿学文,开始拾起祖宗的技艺习武起来。

到他这辈兄弟四人,只有他是嫡子,其他三个都是庶子,从小被父亲逼着习武,倒是练出一身好本事。

十八岁时去了边疆,很是征战了几回,累功升到游击,被调回京城进入京营,也是最早支持贾蔷的那一批人,祖上正是宁国府的属下。

杜家他这一辈只有一个女儿,是他父亲老来得女,今年方十七岁,因父母疼爱,一直不曾许给人家,前年老父过世,他是丁忧才回来就被贾蔷升上去的。

看上薛蟠一是因为贾蔷,更重要的是薛蟠对他的脾气,跟贾蔷一说这事,贾蔷高兴坏了,乐呵呵地向薛姨妈道喜去了。

薛姨妈如今看重贾蔷,不仅仅是因为想把宝钗嫁给他,而是这些年贾蔷确实是有作为,这是有目共睹的事。

二月里双方就换了生辰八字,订下婚事,说好了入秋就成婚,薛姨妈了了一件心事,整日里乐呵呵的。

宝钗听到哥哥的婚事定了,思量后对薛姨妈说:“母亲,弟弟订亲多时,原是因为哥哥未成亲耽误了,这回趁着机会一起办了吧,邢丫头在园子里过得并不好,早点接到咱们家也好照应,毕竟那边是寄人篱下,到了咱们家就是主人了。”

薛姨妈想想也对,就去和邢家商量婚期,如今已经定亲不必再经过邢夫人了,便捷了许多,那边邢大舅巴不得女儿早嫁出去,少养一个人不说,还能得到一大笔嫁妆,薛姨妈一说他家立马答应,订下婚期比薛蟠迟半个月。

相比薛家的喜事,荣国府也有喜事,二月中工部一位员外郎出缺,皇帝钦点了贾政,荣国府热闹了一番,贾蔷免不了去帮忙。

贾政荣升原是好事,但贾蔷知道此事包藏祸胎,因而进宫私下里凑对皇帝道;“圣上用臣叔祖原是好事,只是我家这位二老爷是个可欺之以方的,若是被底下蒙蔽,难免生出事端啊。”

皇帝只是不信,认为贾政这年龄正是经验最丰富的时候,况且他为官多年,如何不知约束身边,这事还是当初贾政当学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