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击鼓鸣冤后来人(1 / 2)

加入书签

王家大娘子上堂,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颜裕道:“你这妇人,不要以为惺惺作态就可以瞒过众人的耳目。

若你家果是一门忠烈,又在乎什么生死?弄出这等曲折来,尚且满口义正言辞,本官看你就是个奸诈之辈!”

“没错儿,一般妇人上堂要么哭哭啼啼,要么撒泼撒疯,这个妇人倒像是被教授过一般,不卑不亢,言语甚有条理,这便足够反常了。”杨印也随之附和。

“二位大人的话未免有些绝对了,世间人有百样,只凭一个人上堂的举止态度就判断这人是好是坏,未免太过武断。”安国公玉寿说,“她呈上来的信件,想要鉴别真假也不难。

王诚的笔迹存世不少,两厢一对照就能看得出来。”

“国公爷,咱们之前不就说了吗?就算这信是王诚亲笔写的,所说的也未必就是真的,他故意拿死来做伪证,这样的事也不是没可能。”杨印虽是笑着,却在极力反驳玉寿。

安国公怎会听不出来?便直视着他问道:“那依杨大人的意思,该怎么判断真伪呢?”

杨印笑了笑,随即笃定地说道:“依下官的意思,应当堂对这妇人用刑。

比如方才那吴万端,之前不论如何询问,只是不开口。可是一旦用上了刑,是不是就交待了?”

“杨大人不愧是刑部的长官,三句话不离用刑。”安国公反唇相讥。

“国公息怒,不是杨大人喜欢用刑,实在是有些刁民奸猾得紧。”颜裕连忙帮腔,“您身居高位,久不与这些下三滥的刁民打交道,自然不知道人心能坏到什么地步。

我们两个常年问案,都不知见过多少貌忠实奸的人了。

至于用刑么,不过是衙门里一宗常备的手段。俗话说得好,人心似铁,王法如炉。

这刑罚本就是立威的,不叫他们知道律法威严,又怎么能从心里生出敬畏来?咱们也只是要问出实话来,若用刑过后她还坚称如此,那她的话多半就可信了。”

“哼!这妇人刚上得堂来,你们不审证据,不行盘问。迎头一棒就要用刑,我虽不问刑狱,可也知道断案须得秉持公道,细审查、巧问讯,以常理验之,凭常情推之。”安国公据理不让,“似这等上堂来就用刑的,你要当真叫人开眼了。”

“我二人也不过是考虑事情可能别有隐情,以审慎为上,莫负圣恩。”颜裕道,“并无他意。”

“是啊,国公爷,何况当初官差到他家去讯问,王诚死前可曾留下过什么话或是书信,这妇人一再说没有。

如今忽然又有了,而且是两封信。是她不信任朝廷在先,就凭这一点,也要给她些教训!”杨印好似咬住了肉的狗,死活不肯松口。

安国公还想要再说什么,王大娘子昂然答道:“民妇先前不说,是因为那些人到我们家里如狼似虎一般,叫嚣呵斥,翻箱倒柜。

我丈夫死前也一再叮嘱,要我千万谨慎,不可轻信他人。

不过民妇今日既上得堂来,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二位大人若认为用刑能叫人说出实话,那民妇不怕用刑。”

她说了这番话,颜裕和杨印对视一眼,彼此明了。

堂上的衙役都是他们手底下的人,同样的刑罚,手上的劲儿或大或小,结局可就不一样了。

刚才打吴万端,虽然看着吓人,却只是皮肉伤,压根不曾伤到筋骨。

而接下来要对王大娘子用刑,就势必要取了她的性命。

“来人呐!对王白氏用刑,”杨印拿起了刑签,“念在她是妇人,下手须得轻些。”

他这话是说给堂上的众人听的,实则掌刑的衙役心里清楚得很,绝不能让这妇人活着。

“等等!”安国公伸手架住了杨印的胳膊,“我还要问这妇人几句话,你打完了她,还叫她怎么好好说话?”

安国公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不让用刑。

双方正僵持的时候,外面又是一通鼓响。

“看来又有知情人来鸣冤了。”安国公把杨印手里的刑签夺了过来,又插回签筒里,“至于用刑,有的是工夫,大可不必急在这一时。”

杨印看了看在下面坐着的姚马二人,眼中是无可奈何的神情。

安国公平日里是个老好人,不知为何今天在堂上居然这般强硬起来。(安国公:老子一直很强硬好吧?)

安国公不理他,直接吩咐堂下:“去查问击鼓之人可与本案有关,若有关速带进来。”

不一会儿衙役果然带进两个人来,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和一个二十上下的年轻人。

上堂来便跪了下去。

“你们是什么人?因何事击鼓?”颜裕一拍惊堂木,脸拉得有木犁长。

“回老爷的话,小老儿名唤孙十六,陇西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