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2 章 新皇登基(1 / 3)

加入书签

一语惊醒梦中人。

刚才还在吹捧黎余墨的众人都开始若有所思,三三两两低下头小声聊起来。

黎余墨也还算聪明,没有着急反驳林疏的疑惑,他身边的几个拥趸立即跳了出来。

拥趸1:“这有何难,黎兄可以问人啊。”

拥趸2:“可不是,也可以从别的女子口中得知呗。”

拥趸3:“黎兄有足够的想象力写出来又何妨,你莫不是嫉妒黎兄有这等作诗的本事?”

林疏笑了:“青楼女子?新婚的女子不会告诉一个男子自己的事吧?除非亲身经历。”

黎余墨万万没想到会有人质疑他的能力,他刚来的时候还不想用别人的诗,可是上次在狩猎之后他断案的路被断了,三皇子不太相信他的断案能力,那之后也就没再接触过案子,而且后来花魁案还查出另有隐情,那丫头背后还有靠山,他还被人利用了。他想出名自然得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没有强大的靠山那怎么样才能吸引上位者的关注和重用?自然是才华。

他花些时间调查了夏国和邻国的有才之士,这个世界跟他所在的世界不一样,这里没有诗仙,也没有诗圣,他从小到大背的唐诗宋词里的诗人在夏国历史中并没有出现过。

黎余墨没来由心慌起来,苏锦瑄不可能知道他这些诗是抄大诗人的。

现下他得说点什么。

苏锦瑄不可能是穿越者,他为什么会这么问?

林疏已经猜到黎余墨在想什么了,比起直接指出他抄袭他人的诗词,倒不如让他这个抄袭的心虚起来,被怀疑的人其实是最可怕的。

黎余墨比苏锦瑄大一岁,以他的年纪,根本写不出那种家仇国恨的诗句,他一没参过军,二没游历过,三还是个未婚少年,甚至还未及冠,能写得出那么多需要四五十年经历的诗词?仔细想想都不可能。

即便他是个天才,为什么在之前从未听说过他有什么大作呢?

京城里哪个天才不是从小时候开始就有成名的迹象,那都是积累下来才有的名气。

黎余墨的诗句来得太突然了。

当然,这一切都可以解释为他之前一直没有生活在京城,他的作品没有传至京城。

可是他现在还是外舍学生呢,诗词写得如此之好,国子监的教授们怎么没将他转至内舍。

这一切都看起来不太合理。

黎余墨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被众人怀疑。

他立即站出来给自己辩白:“不知道苏兄为何这般问?”

林疏:“不是说了么,你都没有成亲,是如何掌握新婚女子的内心呢?难道这首诗不是写新婚妻子为讨夫婿的欢心悉心打扮,还绣鸳鸯表达他们的恩爱之情吗?我这人写诗写词都不太行,这不虚心请黎兄请教呢。”

不管他是真心请教还是假意请教,黎余墨都被林疏架在了这里。

黎余墨开始瞎说:“自然是有感而发,苏兄

可知人有一种情感,叫共情能力。”

这对古人来说,共情能力这四个字很陌生,但是从字面上分析,又很好理解。

黎余墨的拥趸问:“为何共情能力?”

正中下怀!

黎余墨就等着他们问,他立即回答:“当你听到一位老妪给你讲述她的生活经历时,你会不由自主地代入她的处境去感受她的遭遇,这也有换位思考,若是站在她的位置,一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变化?咱们在创作时,共情能力非常重要,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如何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相信大家应该都有共情能力。不瞒大家,我私下也会看一些与情爱相关的话本,”他故作害羞地笑了一下,“这首诗,不过是我通过看过的一些话本想象出来的新婚女子如何让夫婿更加喜爱自己罢了。”

他这个解释可以说很不错。

其他人便问:“那首国破家亡的悲凉诗句也是如此?”

黎余墨继续瞎编:“看古书,在来京的路上看到过一些受伤的士兵。之前,跟三皇子去过军营,看到一些老兵,由感而发罢了。若是大家想创作新诗词也可以用一下我的办法。”他转头望向林疏,眼中带有几分得意,“不知道我的解释苏兄是否满意?”

不得不说黎余墨很聪明,他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这是林疏在其他小世界没遇到过的人设,不愧是可以跟三皇子走到最高峰的人,有两把刷子。

林疏知道黎余墨肆无忌惮的来源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出他这些诗的出处,即便知道是谁,没人能证明这些诗词是原来的诗人写的,因为他们并不存在于这个时空。

林疏朝他作了个揖,笑了笑:“受教了。”

他也有自己的应对办法,现场打脸确实有意思,不过是拼一时激情,但没有什么大的效果。

他这么问的目的只是让人怀疑,这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至于第二步……

“三皇子到,送上贺礼……”

“四皇子到,送上贺礼……”

两位皇子一前一后出现,所有人学子哪里还在意黎余墨和林疏的事,大家齐齐起身行礼。

三皇子和四皇子都是来“亲民”的。

四皇子有喜爱才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