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利之策(上)(1 / 2)
【然后,让我们谈汉武帝晚期国内经济问题。
之前说到,因为连年征战,军民所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重,到了刘彻执政晚期,国内经济已经成为亟需解决、不可忽视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国强”和“民富”的冲突。
事实上,正如后来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上提出的,著名的“桑弘羊三问”所问的那样:
“帝国运转光靠农业的税收远远不够,如果不实行国有专营制度,钱从何来?”
一旦爆发战争、灾荒等急需用钱,国库却空空如也,该怎么做?”
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财源掌控在手上,一旦国内分裂势力起兵造反,该如何抵挡?”】
桑弘羊呼吸一滞,目眩神迷地盯着天幕,仔细思考那三个问题。
税收不够,钱从何来?
急需用钱,该怎么做?
国内有战事发生,该用什么抵挡?
桑弘羊出身于商人家庭,年纪轻轻就对经商颇有心得,十三岁就因为“精于心算”名闻洛阳,入宫伴读。如今他刚刚弱冠,虽然早已显露了大经济学家的本质,但是他的能力更多的只是一种直觉,而不能说出所以然。
但是,他敏锐地感受到,那个“后来”的桑弘羊逻辑严密,早已形成了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未来的我,会成为这样的人物吗?
桑弘羊几乎是梦幻地想。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刘彻和他的经济政策主导者桑弘羊实行的措施一个是盐铁酒专营和铸币权收归中央,也就是国营经济;另一个是“算缗令”、“告缗令”以及商人不许有田,也就是重农抑商。
当然,国营经济的本质也是重农抑商,但是因为其在刘彻的经济政策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说。
平心而论,重农抑商的政策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也解决了相当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当时所谓的“豪强”。
“豪强”就是一些大商人。这些豪强兼并土地,为祸乡里,经常为了逃税隐瞒实际的土地和人口数字。地方官和他们也大多有交情,甚至与他们有经济上的往来,往往会对他们的罪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国家在当地的权威就会下降。
重农抑商甚至有更深的政治目的。
在汉朝初年,实行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允许民众铸钱、冶铁、煮盐。这给了私营工商业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层出不穷。也就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土地和人口兼并频繁,从而导致诸侯国坐大。
在某种程度上,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不能不说是这些政策导致的后果。
刘彻实行的经济政策就很到位地打击了这些人,使得最底层的平民得以偷生。
但是,国营经济政策却有着当时人们未能预见或者预见但不愿相信的问题。】
刘彻沉吟道:“昔年文帝、景帝与民休息,虽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秦末后饱经战乱的中原,但也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对诸侯国过于宽纵的问题。攘外必先安内,二位先王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一鼓作气地铲除他们。”
“如果说七王作乱是休养生息导致的恶果,却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但是……
为什么天幕总是这么关注那些平民呢?
刘彻开始思考这个天幕刚开始播放时他就想不通的问题。
他知道,卫青骑奴出身,虽然身怀大才却被很多贵族鄙视,但是天幕却对他大加赞赏。
他知道,如他一般的王公贵族并不在意平民的生死,那些人对他们而言就像一个物品、可以称量价值的一个东西,甚至还没有一匹染色的布值钱。但是天幕却把他们的生活水平当作评判功业的重要标准。
刘彻不在乎卫青的出身,重视他,是因为卫青能力过人。要是换成另一个平平无奇的庸俗骑奴,他才不会委以重任。
不不不,或许他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但是,天幕好像认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有才或是无才,都有平等生存的权力。
……平等?
这位高高在上的封建帝王似乎永远都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但是他开始思考。
平等。
【刘彻实行的国营经济政策的确解决了一部分国家财政紧张的问题,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但是因为国营经济天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与民争利,也没有有效的手段阻止官商勾结,最终会致使民不聊生,祸患无穷。
更要命的是,执行国营经济政策需要庞大的官僚体系,世上又不可能存在真正完全清廉的官僚体系,其损耗、贪污和欺上瞒下都会导致实行的国营经济政策不能达到原有的目的,上层统治者就会意图实行更强的国营经济政策。
执行更强的国营经济政策势必需要更庞大的官僚体系,庞大的官僚体系又会产生更大的贪污和损耗,就需要更多的民脂民膏来填补。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史记》中有记载:
“诸官益杂置多,徒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籴乃足。”
这句话是说:各种官署机构日益混乱增多,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