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明月清风(72)二更(2 / 2)
人是万历朝的进士,正经的科举出身。 所以说,智商这个东西,真是个特别好的东西。人跟人真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可这一点点的距离像是隔着天河一般。 这般的大拿赶紧弄回来吧,别真去田里了!治学去吧,理科人才太缺了! 跟这些高调的旨意比起来,四爷还宣了一个举人进宫,这次却低调的多。 这人就是宋应星,还很年轻。 四爷不是桐桐,桐桐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想急着找人家,把人家收到麾下好叫发挥才能。可具体的却不知道更多。 宋应星后来是完成了《天工开物》,但那是后来。如今的读书人,多是奔着科举来的!科举不出头,人家就觉得把不是正途。而且,宋应星现在才三十五岁,正直壮年。他应该还是觉得科举有望吧。 二十九岁,此人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排名还很靠前,全省第三。他哥第六,这都属于精英了。那你说,不叫人家去考进士,可能吗? 当年就往京城来靠进士了,结果没考上。 第一次没考上很正常,人家去书院好好念书去了,寄希望于下一次,于是,三十三岁的时候又考一次,还是没考上。 历史上呢,人家在天启年初考了一次,没考上。 直到崇祯即位,都四十多了,人家还考了一次,又没考上。 最后做了八品的教谕,一直升到五品知州。最后南明朝廷的时候,此人还是抱有幻想,希望能力挽狂澜,可是最后了,一场希望一场空。此人选择隐居,以至于具体啥日子去的都不知道,他真的隐居了。 这么一个经历,不是桐桐想的那样,你叫人家就来了!能来的那是幕僚,不是正途。 但此人就是没有考中这次恩科,怎么办呢?就是开了杂学,他正途举人出身的人,能去考杂学去?他肯定还是不乐意! 想用这样的人,四爷也比较麻爪。 不能因为看中此人将来的成就,就破坏考试的公平性。 怎么办呢? 科举之后,四爷先叫留意此人。许是京城的热闹多,他跟他哥倒是没急着回,一直在京城里转悠呢!滞留到现在没有回,估计两人都有点纠结:是继续科举呢?还是以举人的身份去吏部找找机会。 朝廷每日都会贴告示,征兆举人补缺。不收额外的钱,反正来了你考过了,就有差事领。有些说正经的官品,有些就是差事,不算是官。 这就叫人很为难了,眼看天冷了,四爷得了信了,说两人准备回乡。 这是还打算科举呢! 咋弄? 宣召进来吧,进来咱俩聊聊呗。 你这读书是为了什么的?为了匡扶社稷?为了治国安民?好的!这没毛病。但是社稷现在需要你往你的特长上发展,治国和安民,都需要更务实一点的东西。那么,你——能为社稷,能为国为民,咱牺牲一把,不科举了,干点你喜欢的,且你擅长的事,成吗? 四爷觉得这人是一大牛,而对方呢,诚惶诚恐。他就是个落榜举子而已。 紧张呀!紧张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然四爷是谁呀?咱什么都能聊,聊聊人家擅长的领域。比如天文,比如农学,都是可以的。 尤其是天文,四爷就道:“再是艰难,天文台一定得建。气候反常,天文、气候,都在朝廷关注的范围之类。皇后曾托人找寻这方面的人才,听人说过你。几次三番,想请你进京,但很遗憾,都不能成行。皇后而今不在京城,若是在,她一定欢喜。你是不知道,皇后在天文气候上,也颇有兴趣。你熟读《本草》,皇后也能将《本草》倒背如流。找你的事,你不要误会,咱们不是找幕僚,咱们找的是国士!大博士的称号之上,有国士。宋先生,朕希望朕能有机会把大博士的称号赠予您。更希望在很多年后,您以国士之身,位列太庙!” 臣何德何能?! 反正,四爷是把礼贤下士那一套拿出来,用的足足的,愣是把人给留下了。他将以‘少博士’的身份,辅助徐光启建学院。 把人留下了,四爷才写信给桐桐,告诉她,她几年求而不得的人才,请回来了。 桐桐受到这封信的时候,天已经冷了!没有下雪,干冷的气候,一眼望不到头的土黄色。看着熟悉的沟沟壑壑,她是满眼的复杂: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稍后见 .w.com 请牢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