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6章 俗世浮华(40)一更(2 / 3)

加入书签

要是对棉花这样的作物,其实这是有用的。因为这样的药是属于植物残留,棉花经过各种工序,早把这些残留清除了,接触不到人身上。水果蔬菜类,这样的药物就要分阶段了,比如在果树开花和开花之前,这种药物是可以使用的。挂果之后,在不能确保这类药物残留不能自然分解之前,理论上是不敢用了。”其实这种东西,理论上便是被误食了,害处也是微乎其微。但那再是植物残留,可到底是药物。中药也是药呀,对吧!不能不考虑这个情况。
但若是单一气味无危害的催熟果子,她觉得能尝试。
这个……肖宝怡指导不了,“你这个方向……是农药的方向呀!”她沉吟了一瞬,“这样,你想弄,就先试着弄去!使用实验室这个可以,但是多余的经费我给不了你。好在中药不贵,你先试试,看有门没?要是有门,我再给你推荐个老师,叫他辅导看看。”
行!别觉得我不务正业就行。
这可把陆海洋看的眼热,这都可以吗?我研究生都读第五年了,感觉找什么方向都是折。一头撞过去,死翘翘!两人跑齐林家的大棚,大棚这边隔出个单间来,平时齐林住里面。这种大棚晚上是要给‘盖’被子的,那种特制的被子覆盖在大棚上,用机械工具辅助,太阳出来了,能自动把被子卷起来。太阳下去了,被子又放下,如此,保温效果就比较好。夜里在大棚里住,虽不说多暖和吧,但以现在这天气,比住家里舒服。不过是起风了之后,好家伙,这声音听着玄乎而已。
林雨桐是要观察使用乙烯利这样的药剂果子被催熟的整个过程,白天几乎就耗在里面。
干着活,不妨碍林雨桐跟这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陆海洋就说他这几年折腾的事,“第一次,我弄那个富砷西瓜。往北走,那块的小山头,虽然有不少细碎的小石子,但是人家在上面种的西瓜是真好吃,特别甜。我去取样,回来发现土样特别,人家那西瓜就是好吃。我就寻思,这可是宝地呀,那这一片要是推广种西瓜,哪怕产量不好,瓜的个头不大,但口感好呀!结果呢?只那个山头能种,高处石头风化成粉末,积攒了不知道多少年,才有了那么点用处。可山下,不成!大块的石头,石头便是含有这种物质,可不适合种植呀!但我还是觉得这个方向好……我折腾了三年,结果人家别的地方研究出富砷的肥料了!”
三年时间,浪费了!可真的不死心呀,想换个方向吧,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齐林坐在边上,看着给风吹的一鼓一鼓的大棚,就道,“你们知道,我最想干嘛吗?”不等两人说话,他就道,“我想在这里种出粮食。”说着就笑,“种粮国家还给补贴,可饶是如此,还是没人种粮食,因为不卖钱。我最初回来的时候,就不知天高地厚的说,想在戈壁里种出粮食,村里的人都笑我,说是那江南那平原上,多少地荒着没人种,你却折腾的跑到戈壁来种粮食来了,说这是吃饱了撑的。我跟他们讲不通这个道理,好似也没人能明白,这里种出粮食的意义。大棚里种菜种果子,没有季节影响,不受地域影响……但我总觉得,这是空中的楼阁。要不是考虑到当地百姓的收入,这些项目在别的地方发展的会更好!像是大立体种植,一亩地能种出三亩地的量来……而今的这些,其实都不是戈壁的特色。可什么样的,才是大漠的特色呢?我又说不上来。感觉永远都在做一个不切实际的梦。”
林雨桐的手一顿,看他,“我也想在这里种出粮食。”
齐林一下子看过来,“能吗?”
林雨桐就道,“……古书上有记载,说是荒漠里产过一种小麦,亩产只有个五六十斤,麦穗极短,植株的高度也就一尺上下……那时候的产量五六十斤,而今,人工干预的话,亩产能达到一百二十斤道一百五十斤差不多吧!在中原地区,小麦的产量一年在一千斤到一千二百斤,可是说若是提产了,这边的亩产也只是人家的十分之一。从产量上来算,就觉得费大劲种这玩意没价值。可我觉得吧,有些东西,它有弊就有利,对吧?它产量不高,但耐旱、耐寒、耐盐碱。耐了这些了,那就可以想象,它的颗粒一定不饱满!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说,他的出粉率就不高。肯定是早被淘汰的品种了!这些年,咱们一直在追求产量,把其他的东西都丢了。可这种品种不是没优点的,这样的生长环境里长出来的小麦,出的面粉是高筋粉和特高筋粉的可能比较大!明儿你们去超市看看,好的高筋面粉,几乎都是进口的,或者直接标明,他们用的是进口麦源。所以我就觉得,如果能找到种子,可以小规模的试种,看猜测对不对。如果是对的,那才能说下一步,怎么在保证特质的情况下去优化。”
对!这就是个猜测靠谱不靠谱,鬼知道?!只有找到了且种出来才敢下定义呀。可干这一行就是这样的,许是找种子得一年,而后种出来又得一年,种了就直接种成了是运道,种不出来,还得再折腾。另外,还得对比看看,看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种出来的产量高,在哪种环境里种出来的品质高。这又牵扯到植株矮这个收割问题,大的机械收割不了这种矮植株的麦子。小范围试种得用镰刀去割才行。
林雨桐就那么一说,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