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盛唐风华(52)加更(1 / 2)
盛唐风华(52) 长安乃至中原的议论声, 欢呼声,是传不到安西的。 等朝廷的圣旨送到安西,此时安西的温度高的吓煞人了! 盖不起房子的当地百姓喜欢上了地窝子, 住在这里不仅是冬暖, 关键是夏天是真凉快。大军撤走, 剩下不少的地窝子。当地的驻军可以非常松散的住进去,一个地窝子两个人都是可以的。 林雨桐和四爷不能总在这里住,等桐桐回来的时候, 四爷在都护府的对面一片空地上,带着部曲和当地的一些百姓,正在建造自家的房子。 房子并不大,这是方便百姓们效仿的。他跟人家说怎么建火墙, 怎么留烟道, 怎么在地下铺设烟道。甚至于把炕微微抬高一点,更方便取暖。当地的房子多是生土夯成的。林雨桐还有幸去了一次交河城!在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之前,最初是把安西都护府设立在交河城的。交河城是个叫人意想不到的城池, 它是跟雕刻印章似得,在地表上往下挖,挖出一个个院子,挖出一个个街道。但是城池不大, 是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一个四不靠的‘岛’上, 这地方住着肯定是安全的。以现在那么点人口来说, 住在那里就挺好的! 但是那种掏出一个小小的窗户透光的房子, 到底是不好。 那什么是好的呢?四爷就给造一个小小的农家院, 作为自家的住处。 自己和四爷住的,这得带着议事厅的,因此看着阔朗。但是给部曲他们建的屋子, 大多数人家都建造的起。就是一排厦房似得土方子,留个窗户,但窗户带着木门,白天通风开启,晚上闩上就好。 地面没有青砖,没有陶砖,也可以捡一些石头来。用大石头铺在烟道上,小石子铺设地面,屋里和院子里都能这么铺设。铺设成一道道走人的小径。院子里剩下的地方,都被种满了瓜果蔬菜。甚至在盖房子之前,把各色的果树都提前栽好了。三亩左右的地方,划分的一块一块的,林雨桐甚至看见春小麦发芽了。 四爷特别能干,他甚至把水稻的苗给育出来了。 是的!这个地方特别神奇,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种植水稻了。那时候也是屯兵自给,从中原把种植水稻的技术给带来了。可这些年过去了,并没有更好的发展。产量是真不高,但因着坎儿井引来的水灌溉不成问题,于是,就一直有水稻种植。 林雨桐看了秧苗,亲自给种下去了。 今年是第一年种,好些花卉也只在成活之后憋出那么一个小小的花骨朵。院子一架一架的葡萄,哪怕是移栽来的成年的葡萄树,也还有些不怎么旺盛。在风水上,其实四爷不爱在院子里种桑树的。但为了叫百姓能习惯,他还是给挪到的菜园的最里面。院子里,能找到的果树都给种植上了。又给十字路边,移栽一些现在只当时野花的花,开的旺盛的很。 房子不算大,人又多,建成真没花费多少工夫。 老龟兹王的儿子白忠,如今成了家里的常客。他会带着他的仆从带着他的羊在院子烤肉,也会特别惊讶于林雨桐在外面的炉灶上爆炒羊肉和清炖羊肉。再把青瓜蛋子摘两个入菜素炒,白忠就连连赞叹。 其实,对方的汉话说的并不标准,磕磕巴巴。 而四爷的当地话,也只会那么几句。但都乐意比划着来学习。 桐桐呢,借着早上还算凉快,带着刘神威,咱去龟兹城里的寺庙走走吧!龟兹城最大的寺庙是千佛寺,靠着山壁修建。每日里里面都有人雕刻佛像。 而今,见到所有女性没有遮挡面容的。那遮挡面容的……不是现在的样子,那是后来受那个什么伊SL教影响之后才那样的。千里佛土,与人为善,真的去接触了,就发现便是言语不通,但都很和善能相处。 刚开始,大家知道这是公主,远远的看见了就避开了。 发现这一点之后,林雨桐就往寺庙去。 千佛寺的主持叫弘毅大师是个白须的和尚,也是高鼻梁深眼窝,很宽厚的长者。林雨桐虽不通当地的语言,但当地很多念了书的人是懂一些汉语汉字的。对于精研佛法的高僧来说,说的不好,但是能说。 她此来是干什么来的?她是来拜师来的。 是的!真是拜师。 当然了,政治目的肯定有,但是也确实是有一探究竟的想法。 没接触过是无法想象的,西域这个地理位置特殊的地方,其实文明程度很高的。就像是这个时期,连李唐皇室都颇为推崇的胡僧医术,就叫林雨桐想窥探一二。 孙道长就曾经说过,天竺大医耆婆认为,天下万物皆灵药。 那么就是说,孙道长是接触过天竺医者的。 从那边传来的不仅仅是佛教,医学也相互有了影响。比如说西域的医者能从脑子里取出虫子从而治疗眼病。这其实就是外科手术了。 不管是在安西,还是在长安,都活跃着僧医。他们不都是对的,但是有一部分是可以借鉴的。 她从青海那边跑了一趟,回来还跟四爷说,“我怀疑咱们曾经在西夏生活过。” 西夏是唐朝之后的事了,它的位置大致就在原来的吐谷浑,也就是刚打完仗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