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2 / 3)
够,她不敢保证,如果这件事带来的政治利益足够大,伏完会不会依然反对。
她必须要回雒阳。
这件事并没有瞒着院子里的仆役。阿楚领回他们,到现在也不过几个月,其中大部分人足够听话,却未有必多忠心,对这件事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反应。
阿妙是少有的对她极忠诚的人,以为她回雒阳,是要嫁给傅公明,因此才跪在床边对她流泪。
阿楚领回秦妙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她家里的情况:家里三个都是女儿,她是第二个孩子。阿妙家里穷困,父亲不顾母亲阻止,很早就将年幼的小妹卖了,想要换个儿子。母亲忧思成疾,过了不久也去世了。
后来大姐又被父亲卖给男人当媳妇,听说那男人经常动手打人,日子过得很不好。父亲终于攒够了钱,这几日已经在寻找卖儿子的人家。她实在无法忍受,恰好此时伏府又在招人手,于是就收拾了东西,想来碰碰运气。
阿楚“八岁出嫁”的传言,或许让秦妙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女人的影子,她因此而哭泣。
阿楚此时已经很清醒了,她赤着脚从床上爬起来,也不管自己还未梳洗,张开双臂抱住了秦妙。
“我不会嫁给别人的。就算是他们拿刀抵着我,我也不会嫁的。”她让阿妙的头靠在自己小小的臂膀上,轻声做出承诺,“阿妙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
阿妙抽泣着,有点不合礼法地、轻轻地回抱住她。
……
离开富春已经多少天了,阿楚没有去数。她从回来那一日就开始思考,究竟要如何摆脱现在的困境。
孙策送的额带被她仔细地收藏在自己的小盒子里,连带着在扬州的、快乐的记忆,也被她压在最心底了。
系统赋予她的能力是无比强大的,只要她想,甚至连东汉政权都可以覆灭。
但这不是游戏。典韦逃亡时,百姓的菜坛会被踢翻;阿楚看不见的地方,秦妙的长姐与小妹被卖给他人。
她必须找到一条最好的道路,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实现平衡。
“明日就往雒阳了?”
前几日下了大雨,庭院里的桃花所剩无几。诸葛玄站在树下,抬头看了眼,桃树上空荡荡的,只有风从枝丫间穿过。
“是的,”阿楚对诸葛玄深深地弯下腰,她作揖很少这样认真,“多谢胤谊先生这些年的教导。此去雒阳,若是先生愿意,也可于学生同行,伏家会为您留下位置的。”
诸葛玄抚摸着胡须,看着她低头。
“阿楚此行回雒阳,日后恐怕难回来了啊。”
“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阿楚不知道?”
阿楚笑了。诸葛玄多数时候不管她,却很了解她。阿楚胸中的抱负,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胤谊先生知道我。您要和我一起回去吗?”
诸葛玄摇摇头:“阿楚离开后,我便去青州了。”他的兄长诸葛珪是泰山郡丞,长子诸葛瑾出生到现在也有四岁了,因着阿楚的缘故,他还从未去看过。
阿楚点点头:“好吧,先生什么时候想来,再写信给我吧。那我先去收拾辎重啦。”她转身离开。
小院里的婢女们脚步匆忙,都在收拾行李。
就像诸葛玄说的,阿楚的家终归是雒阳那个,这次一去,或许就不再回来了,因此需要整理的物品就格外多,伏诚还特地多派了人手过来。
之前挑的几个孩子,到现在还没养好,脸上是长了些肉了,人却瘦骨嶙峋的。除此以外,习字练武,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阿楚决定将他们暂时安置在东武,待他们有了能力,再详细安排去处。
她自己呢,除了襁褓时跟着的部曲以外,只要带阿妙阿谨就好,再多的,她也管不过来了。
阿楚想了想,关上门窗,趴到书案上,抽出一张蔡侯纸。她提起笔,歪歪扭扭地拿现代汉字写下几个字:
颖川 荀氏 伏完
汝南 傅氏
高望 十常侍
刘宏 阳安长公主
她低头盯着上面的名字,陷入沉思。
作者有话要说:下面的内容,了解历史的朋友不看也没关系,主要是帮助大家理解,不影响~
简单叙述一下原历史:
宦官唐衡收了个养女,想把养女嫁给傅公明,遭到拒绝。于是转而嫁女于荀彧,荀彧的父亲畏惧唐衡作为“五侯”之一的权势,只能答应。
PS:163年荀彧出生,164年唐衡去世。
本来是想写唐衡的,结果发现唐衡卒得太早,164就没了,只好从十常侍里随便挖个大哥出来顶替,把唐衡这一段蝴蝶了。
关于最后阿楚写的几个字,简单说一下:
荀彧叔父荀爽在第一章出现过,和阿楚的老爹伏完是朋友,所以把荀氏和伏完写在一起。
高望是权宦,十常侍之一,深得汉灵帝刘宏倚赖。
阿楚的母亲刘华是阳安长公主,桓帝长女。桓帝有女无子,现在的灵帝是太后窦氏所扶持上位的,虽然称阿楚母亲为姐,但其实没有血缘关系,关系不算亲厚。
感谢在20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