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3 / 5)
“……下官…………”
那主簿又将求救目光看向了郡守等人。
“况且。”方临渊点了点旁侧那本府衙税收,看向那郡守和寺丞。
“大宣律法写明了,十五税一,一成税收由主家上缴,非佃农。”他问道。“怎么些佃户们也要交一成税,一年缴税两成,难道是各位大人替皇上定规矩吗?”
——
蓟北土地平旷肥沃、物产丰盈,于外派地方官吏来说,是难得宝地与美差。
年年有大车粮食送入上京,呈报户部税收也是最丰厚。若有幸能座上蓟北地方官位置,那便是乘上了东风,想不升迁都难。
但偏几位郡守县令倒霉,刚于蓟北上任,便碰上了几十年来年成最差荒年。
日子苦两年也便熬过了,可若政绩做得太差,路怕就断在儿了。
寒窗数十年,谁也不甘。蓟北官员们在一事上达成了共识,按着从前标准征了些钱粮,至于年岁末,他们都过了一个好年。
原本,今年风调雨顺,眼看着熬到秋天丰收,笔账也就揭过了。
谁也想到些刁民会闹,也想到,京城明明步步都打点得妥,陛下却偏偏派了个方临渊来。
府衙迫贴出了告示,令各县各村佃户来衙门领取误交一成税收,此外,着减产超过半成,年所交租子和抚恤补偿粮食,也会由县衙发放给他们。
府衙仓廪大开,衙门前头排了长队。官吏们龟缩在衙门院里神色难看,方临渊带来兵士将他们看管在那里,谁也不许任意出入。
带着伤药回来副将见此状,小翼翼地凑到了方临渊身边。
“将军,样办事,回恐怕麻烦不少。”他双手将伤药递给方临渊,小声说道。
方临渊接,抬手指了指不远处那个递送账册给他老者。
“拿那里。”他说。“回京之,所有果我来承担,军令森严,你只是命行事已。”
“……”那副将虽说素来胆小怕事,但见方临渊样说,还是有些过意不。“将军,属下不是个意思……”
方临渊答话,只是按了按他肩,说道:“伤药送过吧,我晚些时候出一趟,夜里回来。你传我命令,今日此处但凡一个人,不管是病还是老,全部算在你们头上。”
“……是。”那副将也不敢抗命,应声道。“将军是要哪里?”
“我家庄子就在附近,过看一眼。”方临渊瞥他。“不需同你汇报吧?”
“不必,不必!”那副将站得笔直,连忙转身跑开,给那老者送伤药了。
方临渊收回了目视线。
方才在此处,他见着不少人身上都有受伤,便特旁敲侧击地派人问明了。
原是那日,于高旻赶到建阳郡时,亲率了十几个衙役要将此处难民赶走。那些人固留不,他便令衙役拔刀恐吓。
推搡争斗间,不少百姓都受了伤,于高旻本人,则骑术不精又惊了马,自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方临渊回头看了一眼。
副将胆小怕事,倒教他能够放,外出办另一件事。
他今日确将些官吏衙役都看管在了此处,但有人领回了租税和救济粮,只怕风声今日就会流传出。
若其余六郡得到消息之连夜修改伪造账册,那么待他们大军赶到,再想布施公道,便会难上加难。
最好办法,是蓟北府。
蓟北府统御七郡,里头存着七个郡县全部税收账册。只要提前拿走那些,些人再作如何修改,也为时已晚了。
虽说最好办法是率军,但陛下拢共只拨给他一千人马,如今全镇守在此,有空余。
里今日开仓放了粮食,又是蓟北最大一个州郡,人眼杂,若无官兵把守,只怕会出乱子,届时更弄巧成拙。
故,方临渊借口巡视自家庄子,是打算先自策马,独自蓟北府走一遭。
——
做好决定之,方临渊自出了城,先自家庄子方向转过一圈,便径直朝着蓟北府。
抵达蓟北府时,天色刚刚擦黑。夜色里蓟北府衙灯火通明,门前衙役优哉游哉地负着刀,有一搭一搭地闲聊着。
蓟北些时日有些乱,但冤有头债有主,那些乱民全都跑到郡衙、县衙闹了,州府衙门反倒一片太平安宁。
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