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穿书?(1 / 6)
这一夜, 苏家睡得都挺好。
尤其苏维和罗玉秀老两口,那真是一颗心落到了肚子。
虽然这桩婚事头至尾都很顺利,但不到婚礼落成, 小两口入了洞房,他们都不放下心来, 如今好了,婚也结了, 证也领了, 小两口工作也稳定了, 真是没什么忧心的地方了。
“现在只剩下卫萍了。”罗玉秀担心完了小儿子,又开始担心女儿。
“卫萍有啥愁的?先叫她在琼州呆,看到合适的直接结婚就是了。”
苏维对女儿是不担心的。
苏卫萍打小就稳重,更是个心有成算的, 些时候刚有政策方面的消息传来, 苏卫萍就以伺候月子为由, 直接包袱款款了琼州, 临走之还跟他们老两口说,要在年底之在部队找个对象, 争取在政策下来之就把自己给嫁。
老两口虽然舍不得闺女远离,但更舍不得闺女下乡。
更何况琼州那边还有二儿子一家呢。
苏卫洋总不叫自己的亲妹妹吃了亏。
罗玉秀一听,也觉得有道理, 她翻了个身:“老苏,明天咱们给卫洋打个电, 今年头一年在琼州过年,还不道这个年过的怎么呢。”
“行。”
苏维点头, 不仅不觉得麻烦,还添了一句:“叫卫清也来, 都结了婚的人了,也该懂点儿事了。”
罗玉秀闻言不由在心底暗暗同情小儿子。
家谁不道苏卫清谁都不怵,就怵苏卫洋呢?
苏卫洋三棍子打不一个闷屁,在家半天不说一句,而苏卫清又是那种不和人互动就很难受的人,兄弟俩简直相性不合,恨不得这辈子都别单独相处。
老夫妻俩说了会儿就睡了,忙了一整天,睡得都特别熟。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呢,苏维东两口子还有苏三婶子就起了床,罗玉秀早起为他们下了汤面,吃完了好客运站赶车回省城。
苏大伯母端汤面碗,瞥了一眼小两口的房门,问罗玉秀:“你就让他们睡啊,不叫新媳妇起床做早饭?”
“叫啥。”
罗玉秀眉毛都不带动的,压根不把苏大伯母的挑拨看在眼,只顾低头看锅:“年轻人来觉就多,又是新婚第一天,我才不做那恶婆婆呢。”
说,她嫌弃地看了眼苏大伯母:“我儿子都结婚了,也该退居二线了,以后啊,我就等抱孙子就行了,不过大嫂你还是要忙的,政策的事儿大嫂怎么想的,卫风这年纪也尴尬,难不成还真要送下乡啊。”
苏大伯母的小儿子苏卫风跟黎善一大,才十八岁,但如今男同志的法定结婚年纪是二十岁,所以也就堵死了苏卫风靠婚姻留城的路。
苏卫风要想留城只有两个办法,要么花钱买个工作,要么找个孤寡老人把他过继。
问题是,工作难找,孤寡老人更难找。
这过继也不是瞎过继的,至少得沾亲带故吧,问题是苏家三代人,一代比一代干,且家家户户都子孙旺盛,就没有‘孤寡’给他们用。
“准备我娘家那边看看。”提起小儿子,苏大伯母就有些吃不下了。
哪怕这碗面条是细粮,还挑了荤油香喷喷。
“我有个舅舅小时候被鬼子伤了腿,一辈子无儿无女的,我想把卫风挂他户口上,大不了以后卫风给他养老。”
一直没说的苏三婶子连忙开口提醒:“那你得快点儿,你娘家侄子也不少呢。”
苏大伯母心一凛,顿时更加归心似箭了。
几口将碗的面条吃完,苏大伯母就催苏维东回家,刚刚厨房的对苏维东也听见了,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主要是不太想给儿子过继:“下乡就下乡呗,这天底下那么多人家下乡了,他怎么就不下乡了?”
他宁儿子当青,也不想儿子认别人做爹。
“他要是下了乡就不是省城户口了,以后你有事把他弄回来么?”
苏维东要是有办法的,就不会叫儿子下乡了。
苏维倒是有心帮忙呢,惜药厂只考来,苏卫清都在家啃老两年,要是走后门,两年他就把苏卫清塞来了,哪还容得他摆烂。
苏维东黑一张脸跟苏大伯母一起走了。
苏三婶子也没多逗留,吃碗面顺手将碗给洗了就起身告辞,外面黑灯瞎火的,罗玉秀怕她事,干脆和苏维两个人一起把她送了客运站。
苏卫清和黎善醒来的时候,家安安静静的。
“卫清,你帮我拿一下衣服。”黎善翻了个身,推了推的胳膊,却不想被苏卫清一把抱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