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百五十二 威胁(1 / 2)

加入书签

毕自严倒了点鱼汤浇在米饭上,搅了搅,刨了一口,吧唧吧唧地嚼了起来。

“卿慢点吃,小心鱼刺。”朱由检夹了段鱼放进毕户部碗里,又道:“此事非一日之功,何必狂奔而来?

卿若有不幸,朕将财政托付何人?”

哦,原来不是我重要,是工作重要,是吧?

毕自严瞬间觉得饭不香了。

都别吃。

“陛下可曾想过,若是以盐腌制海鱼而后售卖,盐业必受重挫,不只盐商,盐工亦会怨气冲天。”毕户部说道。

“不至于吧?”杨肇基抹了抹嘴,道:“咸鱼也是鱼,跟盐有什么关系?”

皇帝放下碗筷,道:“盐一斤十文上下,咸鱼五十文上下,易地而处,朕也会买咸鱼而代盐。

吃的淡了些,却有肉,比分别买盐和肉要划算。”

“陛下打算如何应对?”毕自严问道。

皇帝冷笑道:“百万石鱼到手,朕就有二十万京营,到时候取消盐引制,管盐商去死!

而盐工可以改做渔民,获利更多,不至于不满。”

“陛下威武!”毕自严高呼一声,端起碗继续干饭。

快马加鞭来直沽,可不就是为了鱼肉吗,不多吃一点怎么更准确地评估鱼肉的市场前景?

吃完碗里的饭,毕自严放下碗筷,道:“肥腴鲜美,滋味甚佳。”

皇帝打了个响指,道:“传旨,每日给毕户部送一条海鱼,要活的。”

“谢陛下恩宠。”毕自严没有推辞。

反正要给皇宫里送的,蹭一条也算不上过分。

“朕欲设渔牧监,负责养鱼捕鱼放牧牛羊猪等事,卿以为如何?”皇帝问道。

“臣以为善。”毕自严说到:“若非陛下圣明,谁能知晓海里如此多鱼呢。只是解决粮食,还得鼓励农民耕作。”

“卿有何谏言?”朱由检问道。

“臣发现,京畿地区荒地,除了官府组织开垦的,少有自发开垦者,且多有小农弃田潜逃。

臣调查得知,因为赋税太重,特别是加派按照田亩定额,实难负担。

不种田总可以寻找别的活路,种田能种到家破人亡。

陛下仁慈,免了积欠,然而加派犹存。

臣以为,当除农人之加派。”毕自严说道。

种田就要交税,交不起就跑路,跑路导致纳税人减少,朝廷钱粮不足,又要加税,农民更加负担不起,跑路的更多……

恶性循环。

“卿以为,若是朕废除徭役、丁口钱、加派、摊派等杂赋,仅按照田产收一成五税,如何?”朱由检问道。

“按照洪武年在册八万万亩,亩产八斗计算,如此可收粮九千六百万石,多了,一成即可。

六千四百万石,扣除中枢与地方开支,可供陛下养兵二百万。

只是官与生员免税多年,忽然收税,阻碍必多。”

亩产八斗。

没有良种,没有肥料,大部分土地看天浇水,加上轮耕,平均亩产就是这么低。

“卿以为,有多少精兵可以推行此策?”皇帝问道。

毕自严思考片刻,道:“建虏威胁依旧,西虏亦不可不防,非二十万精锐不可,无论如何,京师当驻军五万。

再有十五万军,可以镇压各地,推行新税法。”

毕自严顿了下,又道:“四十万精锐,需军饷千万两,粮食五百万石。

粮食好说,沿边驻军本就消耗大量粮食,以京营逐渐替代,整体耗粮不会增加太多。

只是军饷……恕臣直言,即便扫荡了内外大小蠹虫,亦难支应,非得开海贸收商矿税。”

“开海贸收商税,同样是揭竿而起,非得大军镇压不可。”朱由检摇摇头,说道:“说来说去,还是朝廷实力不足。”

“陛下,国朝积弊已久,非短日能够解决,徐徐图之,自然水到渠成。”毕自严劝道。

“朕晓得,只是有时难免焦虑。”朱由检说道。

毕自严笑道:“陛下年方十九,每日骑马射箭,早睡早起,饮食规律,万年是虚言,五十年倒是可以期待的。

励精图治五十年,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只怕彼时,卿等看不到大明盛世了。”朱由检叹道。

毕自严已经五十九了,明年上朝就能有坐票了,就这在堂部大员中算是年轻的。

“陛下无需为臣等烦恼,臣等看不到大明盛世,儿孙却能享受到啊。

且陛下爱臣,臣等身心舒畅,说不得也能长命百岁。

就说武院正,回朝时形容憔悴头发焦枯,如今依旧忙碌不休,却精神矍铄,看似也就六十。

臣以为,再活二十年不是问题。

何故?全因陛下圣明,臣等身心舒畅,即便劳于案牍亦不觉得辛苦。”毕自严说道。

皇帝笑道:“朕还是希望卿等皆伴朕左右。”

别,活着给你卖命就算了,死了让人歇着,行不?毕自严暗暗翻白眼。

皇帝转了话题,道:“卿子平真虽只举人,然通文学,有干才,不如随朕左右?”

“臣子愚钝,不堪用。”

果断拒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