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三百五十一 商税之议(陆周盟主7/10)(1 / 2)

加入书签

十月十五,又是大朝会。

“云南巡抚上奏,阿迷州拒绝其入城,诸卿有何话说?”皇帝问道。

“陛下,臣有奏。”李佳诚出列,瞬间吸引了无数目光。

六年至巡抚,官场新贵,前途无量,大家都想认识一下。

但是这家伙似乎情商不行。

按照惯例,他这样进京谢恩的不应该就国家大事发表意见。

说错了让人耻笑,显得皇帝识人不明,说对了?你把话都说了,显得朝堂诸官很呆啊。

里外不是人。

不是情商不高是什么?

“准。”

李佳诚说道:“黔国公世受皇恩,永镇云南,当安靖地方,然阿迷州大不敬,足见黔国公无能,臣请陛下降恩,准沐氏戴罪立功,出兵剿灭阿迷州叛逆!”

“陛下。”兵部侍郎梁廷栋出列,道:“沐氏无能,只怕丧师辱国,令叛逆做大。

臣请调派南京营兵南下,剿灭阿迷州后,顺势支援交趾南征。”

冯铨偷偷瞄了一眼皇帝,出列道:“梁侍郎所言不无道理,然而沐氏世镇云南,又为总兵官,若不能镇压叛逆,留之何用?

臣以为,当由沐氏主持平叛,再调南京营兵南下以备不测。”

“通政使之谏,乃万全之策。”李佳诚说道:“待平定阿迷州后,可令大军驻扎,协助云南清点人口与土地,绘制堪舆图,修建水陆道路。”

哎呀,皇帝要解决云南问题了!

诸多如梦方醒。

云南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沐氏专权,二是土司土官众多,三是群山环绕交通不便。

让沐氏调集土官土司去打阿迷州,胜者奖,败者削,俘虏用来做苦工,可谓一举三得。

支持,必须支持。

见诸臣纷纷同意,皇帝说道:“降诏,令沐氏调集诸土兵围剿阿迷州叛逆,令尚可喜领五万南京营兵南下云南,以备不测,令普名声回京述职。”

“陛下圣明。”诸臣又是一阵马屁如潮。

“陛下,臣尚有奏。”李佳诚没有回去,而是继续说道。

“准。”

“士农工商兵,国之五民,犹如世之五行,缺一则国乱,失衡则国弱。

国朝祖制,重农抑商,凡商人不准乘车、着丝皮,子弟不得举,此乃平衡之道耶?

臣斗胆,请放开商人禁锢,令其互通有无,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

所谓祸福相依,商人之所以被视为贱民,乃是其只有索取而未有付出,国朝尤甚。

其货运南北低买高卖,获利无数却不纳分文商税,收到抑制,实乃咎由自取。

今臣请开禁锢,同样请开商税。

如粮盐布碳等民生之基础货物,当低税率甚至免税,如瓷丝茶等,可平税率,如金玉文玩等奢侈品,当征高税率。

伏惟陛下圣裁。”李佳诚结束发言。

诸臣侧目。

商税,是个人都知道皇帝一直在想,但是一直没人提。

商税是关系所有人的。

因为这玩意可能会降低进价,抬高售价,弄不好把生产者和购买者都得罪了。

只要是活人,要么生产,要么购买,概莫能外。

把天下人都得罪了可还行?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今天终于有人提出来了。

难怪人能成为新贵,就这勇气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陛下,臣附议!”郭阁老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支持。

商人们本来就穿绸缎皮裘,出行乘车,禁止其子弟参考也没严格执行,比如万历首辅申时行以及其子申用懋就是商人家庭出身。

用别人的本有的东西换他们的钱,还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买卖?

朝臣们又不呆,自然能想通其中的诀窍。

家里或者亲族经商的,肯定不愿意啊。

不好直接反对,毕竟皇帝早就对商税垂涎欲滴,直接反对就是跟皇帝对着干,属于自断前程。

“陛下。”刑科给事中吴执御出列道:“朝野论及商税,必以两宋为论。

有宋一朝,国库丰盈,似乎很成功,实则不然。

北宋时,农税第一,而盐税第二,为增税收,盐价高昂,百姓苦不堪言。

为收酒税,从皇家开始倡导饮酒,导致奢靡之风盛行,北宋之灭,不能说与此无关。

至南宋,盐酒茶铁等皆官营,价高而质劣,城中百姓缴纳房屋税,导致百姓越发困苦,即便如此,最终依旧难以为继。

商税之害,可见一斑,请陛下明察。”

“陛下。”礼部右侍郎黄汝良出列,道:“若论商业之盛,无过于前元者。

其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上下皆行商。

然而官商勾结,偷税漏税严重,导致前元不得不一再提高盐价,至元末,盐价高至一斤二百文,骇人。

今若放开商禁,必使官商勾结,不仅收不到税,反而有强买强卖、贱买贱卖之忧。”

“官吏清廉,商税有益无害,律法严明,官商不敢勾结!”户部侍郎刘荣嗣出列,道:“唯可虑者,官吏为完成商税任务,肆意设卡,导致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